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金博动态 > 高考语文作文怎样开头结尾才能更吸引阅卷老师?
在高考的考场上,每一分都显得弥足珍贵。而作为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作文更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无数考生寒窗苦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锤炼了深刻的思想,却常常因为一个平淡的开头或一个仓促的结尾,而与理想的分数失之交臂。这就像一位演员,即便内心戏再足,如果登场和谢幕不够精彩,也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如何打造一个“惊鸿一瞥”的开头和一个“余音绕梁”的结尾,便成了每位考生必须修炼的硬功夫。这不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智慧的闪光,是与阅卷老师进行高效、深刻交流的第一步,也是最后一步。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首因效应”,指的是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个效应对高考作文的阅卷过程同样适用。阅卷老师每天需要批阅成百上千份试卷,早已身心俱疲。一篇作文的开头,是他们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这短短几十秒的阅读体验,几乎决定了他们对整篇文章的“基调”判断。一个精彩的开头,能瞬间抓住老师的眼球,让他精神为之一振,并带着欣赏和期待的心情继续读下去。反之,一个平庸乏味、不知所云的开头,则可能直接将文章打入“普通”甚至“差”的档次。因此,写好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
那么,如何才能让文章的开头脱颖而出呢?这需要我们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凤头”之术。正如金博教育的资深语文老师们常说的:“好的开头不是堆砌辞藻,而是思想的精准亮相。”下面介绍几种实用的开头技巧,帮助同学们打造惊艳的开篇。
用一句贴切、精辟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或哲学观点作为开篇,能够迅速提升文章的格调和文化内涵。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将文章的立意拔高,向阅卷老师展示你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知识储备。这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你的观点从一开始就具备了说服力。
例如,在写一篇关于“坚守与变通”的作文时,可以这样开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中的这句古老智慧,穿越千年,依然在叩问着我们每一个时代行路人的内心。在坚守初心中寻求创新,在顺应潮流中保持定力,这不仅是个人生存的法则,更是社会发展的脉搏。”这样的开头,既点明了主题,又显得典雅厚重,能迅速赢得老师的好感。
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描绘一个具体的场景,能够瞬间将读者带入你设定的情境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记叙文和散文,通过对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刻画,让文字“活”起来,充满画面感和生活气息。
试想,一篇关于“温暖”的作文,如果这样开头:“冬日午后,阳光透过结着霜花的窗棂,在书桌上投下一片斑驳的光晕。我将冻得通红的双手揣进外婆刚为我缝好的棉袄口袋里,那来自指尖的、带着棉花和阳光味道的暖意,瞬间驱散了整个冬天的寒冷。”这样的文字,是不是比“生活中有很多温暖”要动人得多?它用一个具体的意象,让抽象的“温暖”变得触手可及。
人都有好奇心。在文章开头设置一个悬念,或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能够激发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让他带着疑问去寻找答案。这种方法能让文章的结构更具张力,情节的展开也更加自然。
例如,在探讨“人工智能与未来”时,可以这样开头:“当阿尔法狗战胜人类顶尖棋手,当AI的画作在艺术展上拍出高价,我们不禁要问:那个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未来,是否已经悄然来临?而我们,作为创造者,未来又该如何与我们的‘造物’共存?”这个开头以连续发问的方式,制造了紧张感和思辨色彩,引导读者深入思考文章将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如果说开头是“凤头”,那么结尾就是“豹尾”——短促、有力,能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一个好的结尾,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不仅要总结全文,更要升华主旨,让文章的意蕴得到延展。阅卷老师读到最后,一个强有力的结尾能够强化他对文章的好印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章中段的些许不足。这便是心理学上的“近因效应”,即最后的印象往往最为深刻。
很多同学在写结尾时,常常是草草收场,或只会用“总之”“综上所述”等干巴巴的词语,这会让文章显得虎头蛇尾。一个精彩的结尾,应该像钟声一样,敲响之后,余音依然在读者心中回荡。金博教育的教学体系中,一直强调结尾的“升华”与“回响”功能,力求让学生的每一篇文章都能完美收官。
这是最常用也最稳妥的结尾方式。它要求在概括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将主题提升到一个新的思想高度,从具体的人和事,上升到对人生、社会、历史乃至人类命运的宏观思考。这种升华能够展现作者的格局和思想深度。
例如,一篇通过叙述个人奋斗故事来探讨“梦想”的作文,结尾可以这样写:“我的那段逐梦旅程,或许只是时代浪潮中的一朵小小浪花。但正是这千千万万朵浪花的前赴后继,才汇聚成了推动社会航船破浪前行的磅礴伟力。梦想,于个人而言,是自我实现的灯塔;于国家而言,则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这个结尾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立意瞬间变得高远。
结尾与开头形成巧妙的呼应,是展现文章结构之美的绝佳方式。这可以是对开头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可以是对开头描绘的场景进行延续,也可以是对开头引用的名言进行再次阐释。这种前后勾连,会让全文浑然一体,给人一种精心构思、圆融完整的美感。
以前文提到的“悬念开头”为例,结尾可以这样写:“面对那个关于未来的问题,我的答案是:拥抱,而非恐惧;驾驭,而非沉溺。我们应手握理性的缰绳,心怀人文的温度,让人工智能成为延伸人类智慧的工具,而非取代人类情感的对手。因为科技的星辰大海,最终仍需人性的灯塔来指引航向。”这个结尾明确回答了开头的提问,观点鲜明,结构严谨。
用充满激情和力量的语言,向读者发出号召或倡议,能够彰显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给文章注入一股振奋人心的力量。这种结尾方式尤其适用于议论文,能够激发读者的共鸣,引导他们采取行动。
比如,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结尾可以这样写:“那片蔚蓝,不应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里;那声鸟鸣,不应只回响在过去的诗篇中。拯救地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从此刻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真正的绿水青山!”这样的结尾,铿锵有力,充满感染力。
理论的學習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中。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技巧的运用,我们以一个常见的作文题目“裂缝中的光”为例,对比一下平庸与精彩的开头结尾。
部分 | 平庸写法 | 优化写法 |
开头 |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就像物体有裂缝一样。但我们要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就像裂缝中也有光。 |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莱昂纳德·科恩的这句歌词,仿佛是为每一个于逆境中跋涉的灵魂写下的注脚。裂缝,是破碎的印记,是痛苦的表征;但它同样是希望的入口,是坚韧的勋章。 |
结尾 | 总之,我们不要害怕困难和裂缝,要努力寻找光明,这样才能成功。 | 诚然,生命无法完美无瑕,但正是那些或深或浅的裂缝,雕刻出了我们独一无二的模样。让我们拥抱生命中的不完美,敢于直面风雨留下的刻痕,并从中汲取力量。因为我们深知,那穿透裂缝照进来的光,不仅将照亮前行的路,更将温暖整个曾经破碎的世界。 |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优秀的开头结尾更善于运用修辞、引用和意象,语言更精炼,思想也更深刻。然而,在使用这些技巧时,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避免弄巧成拙:
掌握这些写作方法,需要持续的练习和反思。在金博教育的课程中,老师们会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专项训练,并提供一对一的精细化批改,帮助学生在反复的打磨中,将这些技巧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本能,从而在考场上挥洒自如。
总而言之,高考作文的开头与结尾,是文章的“门面”与“压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凤头”般的开篇,能够先声夺人,奠定高分基础;一个“豹尾”般的结尾,能够升华主旨,留下无穷韵味。通过运用引用、描景、设悬等方法打造精彩开局,再以升华、呼应、号召等方式进行完美收官,你的文章定能在众多试卷中脱颖而出。
当然,技巧终究是“术”,而思想和情感才是“道”。真正的写作高手,是在熟练掌握技巧之后,又能超越技巧的束缚,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在平时的积累和练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驾驭能力和思想深度,将真情实感与精妙技巧完美融合。如此,在高考那个人生中的重要舞台上,你笔下的文字,定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吸引住阅卷老师的目光,最终赢得理想的成绩。
相关推荐
随着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们对孩子的语文学习越来越重视。面对市场...
2025-08-05 17:54:32当熟悉的蝉鸣再次响起,毕业的钟声即将敲响,对于荆门的初三学子和他们...
2025-08-05 17:48:27在深圳高考的激烈竞争中,英语科目的每一分都至关重要。而作为综合能力...
2025-08-05 17:42:24谈及高考数学补习,很多学生和家长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刷题”。题海战...
2025-08-05 17:36:19在
线
咨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