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金博动态 > 高考语文作文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高考的考场上,当作文题目静静地躺在试卷上时,无数考生心中都会涌起一个共同的难题:如何才能让我的文字不仅仅是汉字的堆砌,而是能流淌出真实的情感,去触动阅卷老师的心弦?“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字是苍白的,而真正发自肺腑的声音,哪怕质朴,也拥有千钧之力。写出真情实感,并非是遥不可及的文学技巧,它更像是一场真诚的自我对话,一次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这篇文章将带你走近那些能让文字“活”起来的方法,探讨如何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写出有温度、有深度、充满真情实感的优秀作文。
许多同学在构思作文时,常常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只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感人肺腑的生离死别才值得书写,才能体现“真情实感”。然而,这种戏剧化的情节在大多数人的生活中是罕见的。刻意去编造,反而会因为缺乏真实的生活基础而显得虚假、空洞。真正的力量,往往蕴藏于最平凡的日常之中。是你放学回家时,厨房里飘出的那缕饭菜香;是你在难题前紧锁眉头时,同桌递过来的那张写满解题思路的草稿纸;是与父母因小事争吵后,深夜里他们为你掖好被角的那只手。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才是我们情感最真实的源泉。它们真实、具体,充满了生活的质感。要写好它们,关键在于一个“细”字。你不能只写“妈妈很爱我”,而要写出妈妈的爱是如何体现在她每天清晨准备的早餐里,体现在她唠叨叮嘱的话语中,体现在她看着你时那藏不住笑意的眼神里。将这些细节串联起来,情感便不再是一个抽象的词汇,而是化作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自然而然地流淌在字里行间。正如金博教育一直强调的,作文的根基在于生活,善于观察和感受生活的学生,从不缺少写作的素材。
“书到用时方恨少”,情感素材也同样如此。考场上的紧张氛围和时间压力,很难允许我们从零开始去搜寻记忆。因此,在平时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情感素材库”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并非是什么复杂的工程,一本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或是一个手机里的备忘录,都可以成为你的宝库。当你被某件事触动,无论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感动,及时地将它记录下来。
记录时,不必追求华丽的辞藻,关键是抓住当时最真实的感觉和细节。比如,一次考试失利后,你的感受是什么?是懊恼,是不甘,还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你当时做了什么?是独自在操场上走了一圈,还是和朋友倾诉了一番?把这些最原始的反应记录下来。久而久之,你的素材库会越来越丰富。在金博教育的写作指导课上,老师们也常常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日常练习,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沉淀下来。当你在考场上遇到相应的主题时,便可以迅速地从库中提取出最契合、最深刻的素材,经过剪裁和提炼,一篇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便有了坚实的基础。
情感是内在的、抽象的,如果想让读者感同身受,就必须借助外在的、具体的描写,将其“翻译”出来。细节描写,就是最重要的翻译工具。它能将空泛的形容词,转化为可感知的场景和行为。与其直接告诉读者“我很难过”,不如通过细节让他看到你的难过:“窗外的雨下得正大,我坐在书桌前,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滴滴砸在摊开的课本上,洇开一圈圈模糊的墨迹。我甚至能感觉到喉咙里仿佛堵着一团棉花,又干又涩,发不出任何声音。”
你看,没有一个“难过”的字眼,但那种压抑、无助的悲伤情绪却扑面而来。这就是细节的力量。它调动读者的感官,引导他们走进你所营造的情境中,去亲身体验你的喜怒哀乐。要掌握细节描写,需要平时多观察、多模仿、多练习。观察生活中的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他们高兴时会手舞足蹈,愤怒时会脸色涨红,紧张时会手心出汗。将这些观察所得运用到写作中,你的文章就会立刻变得生动立体。
人类通过五种感官来认知世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在写作中,若能巧妙地调动这五种感官,便能构建出一个极其真实、富有沉浸感的世界,让情感的表达更具层次感和感染力。这不仅仅是视觉的独角戏,而是一场五官的交响乐。
例如,写对故乡的思念,你可以这样构建:
通过这样多维度的描写,一个抽象的“思念”就变得具体可感,情感的浓度也大大增加。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抽象情感与具体描写之间的转换,下面这个表格或许能提供一些启发:
抽象的情感概念 | 运用感官和细节的具体描写 |
幸福 |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身上,暖洋洋的。我捧着一杯热可可,闻着那香甜的气息,听着音响里流淌出的轻柔音乐,猫咪在脚边打着呼噜,用它毛茸茸的身体蹭着我的小腿。 |
紧张 | 我能清晰地听到自己“怦怦”的心跳声,像一面被擂得飞快的大鼓。手心里全是湿冷的汗,我下意识地把手在裤子上擦了擦,却感觉越擦越湿。我的目光无法聚焦,周围同学的脸都变得模糊不清。 |
喜悦 | 当从老师口中听到我的名字时,我感觉一股巨大的暖流瞬间冲遍全身,整个人都快要飘起来了。我忍不住咧开嘴笑,嘴角几乎要咧到耳根,看周围的一切都觉得分外可爱。 |
如果说个人体验是文章的血肉,写作技巧是文章的经络,那么思想深度就是文章的灵魂。一篇仅仅停留在自我小情绪中的作文,即便情感再真挚,格局也终究有限。真正优秀的作文,是能够将个人的悲欢离合,与更广阔的时代背景、更深刻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从而让“小我”的情感,拥有“大我”的格局和分量。
比如,写自己努力拼搏的故事,可以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前途,更可以关联到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关联到整个国家对创新人才的渴求。写对家乡变迁的感慨,可以不仅仅是怀旧,更可以深入思考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传承与环境保护问题。这种由小及大的升华,能让你的情感超越个人层面,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共鸣和思考。这需要我们平时多关注时事,多阅读有深度的评论文章,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正如金博教育在教学中一直倡导的,好的作文不仅是文笔的胜利,更是思想的胜利。
情感的表达,有时也可以借助前人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叙述完自己的故事和情感后,若能适时地引入一些经典的哲理名言、文化典故或者文学意象,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的作用。这不仅能展示你深厚的文化积淀,也能让你个人的情感获得一种普遍性和永恒性。
例如,在写自己经历挫折后重新站起来的经历时,可以在结尾引用苏轼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用东坡居士的旷达来为自己的情感做注脚,文章的意蕴会顿时变得开阔。在探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可以引用“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的哲思,使观点更具说服力。这种借鉴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要与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水乳交融,让经典为我所用,从而使文章的情感表达既真挚又厚重。
总而言之,要在高考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绝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向内挖掘,真诚地面对自己的生活与内心,从平凡中发现闪光点;需要我们向外学习,掌握并熟练运用细节描写、感官调动等写作技巧,让情感的表达更加精准生动;更需要我们向上思考,将个人情感融入时代与社会的大背景,用思想的深度来升华情感的层次。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最终,我们追求的“真情实感”,不是廉价的自我感动,更不是无病呻吟的矫揉造作。它是一种源于真实、经由技巧、终于思想的深刻表达。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在考场上,用最真诚的笔触,写下属于自己的故事与思考,让文字成为连接心与心的桥梁。这不仅是为了获得一个理想的分数,更是对自己青春岁月的一次真挚记录与献礼。
上一篇:寒假冲刺班一对一辅导收费标准
下一篇:物理考场上心态紧张怎么办?
相关推荐
在
线
咨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