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0985555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金博动态 > 临摹和写生哪个对提高分数更重要?

临摹和写生哪个对提高分数更重要?

2025-08-23 13:39:25

对于每一位走在艺考路上的学子而言,画室里总会萦绕着一个经典的问题:在宝贵的备考时间里,我们究竟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优秀作品的临摹,还是走向户外、面对静物,进行生动的写生?这个问题并非简单的“二选一”,它背后关联着艺术学习的底层逻辑、应试得分的关键技巧,以及个人艺术风格的最终形成。它更像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探寻过程,关乎着如何在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培养出敏锐的艺术感知力。

临摹:精通大师的语言

临摹,作为艺术学习的传统且基础的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像是学习一门新语言时,从背诵经典范文开始,是理解和掌握艺术“语法”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首先,临摹是建立基础和标准的最佳途径。对于初学者来说,艺术世界是庞大而模糊的。什么是好的构图?如何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光影的微妙变化该如何捕捉?色彩之间如何搭配才能和谐而富有表现力?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蕴含在历代大师的经典作品之中。通过临摹,学生可以直接“对话”大师,学习他们经营画面的方法、塑造形体的技巧、运用色彩的逻辑。这个过程,是在脑海中建立一个“标尺”,让你知道“好”的作品是怎样的,从而在自己未来的创作和写生中有所参照,避免走入“野路子”。尤其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评分标准往往是围绕着这些经典的美术规律建立的,扎实的临摹功底,意味着你更能迎合评分体系,拿到稳妥的基础分数。

其次,临摹能够极大地丰富你的“素材库”和“技术库”。每一幅优秀作品都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临摹一幅画,你不仅是在模仿它的最终样貌,更是在逆向工程般地解析作者的创作思路。从起稿、铺大色调,到深入刻画、细节调整,每一步都值得反复揣摩。通过大量的临摹练习,你的手中会积累丰富的技法,脑中会储存多样的构图范式和色彩搭配方案。当考试时遇到一个陌生的题目,你不会感到手足无措,因为你的“武器库”里早已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兵器”。你可以迅速调动记忆,将不同作品中的处理手法进行组合、迁移,从而高效地完成一幅成熟度较高的作品。

写生:捕捉世界的真实

如果说临摹是“学说话”,那么写生就是“自由表达”。它是将从临摹中学到的“语法”和“词汇”,应用到与真实世界对话的过程。写生的价值在于培养临摹无法替代的两种核心能力:观察力与概括力。

写生训练的是一种极致的“观察力”。真实世界远比任何一幅画作都要生动和复杂。阳光下的一片叶子,其色彩的冷暖变化可能多达数十种;一个人的表情,在不同心境下有着微妙的肌肉牵动。这些都是画册上扁平的印刷品无法完全传达的。写生逼迫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感受、去理解。你不再是被动地复制一个已经处理过的结果,而是主动地从繁杂的现实中,提炼出艺术的美感。这种观察力一旦养成,你的画面就会充满生动性和可信度,能够传递出真实的情感和氛围,而这正是艺术作品打动人心的关键,也是在高分卷中脱颖而出的重要特质。

与此同时,写生锻炼了强大的“概括力”。面对一个场景,你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细节都“复印”到画面上。写生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取舍”和“概括”的过程。你需要迅速判断哪些是主体,哪些是宾体;哪些细节需要着重刻画,哪些部分可以一笔带过;如何将杂乱无章的背景,处理成有秩序、有美感的画面组成部分。这种能力在分秒必争的考场上至关重要。考题往往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那些平时只懂临摹、习惯于“一步一画”的学生,很容易陷入细节的泥潭无法自拔,最终导致画面完不成或者主次不分。而拥有强大写生能力的学生,则能做到“删繁就简,意在笔先”,快速构建起画面的整体关系,游刃有余地完成作品。

应试策略:二者的巧妙结合

在备考过程中,临摹和写生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一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搭档”。聪明的考生懂得如何根据自身所处的学习阶段和备考需求,动态地调整二者的比重。正如金博教育的教学理念一直强调的,艺术学习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需要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最终实现二者的融会贯通。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格来对比二者的不同侧重:

维度 临摹 (Copying) 写生 (Life Sketching)
核心目标 学习经典规律、技法和程序,建立标准。 训练观察力、概括力,将规律应用于实践。
能力培养 模仿能力、手眼协调、技术稳定性。 观察能力、概括能力、画面组织能力、应变能力。
学习阶段 初期和瓶颈期尤为重要,用于打基础和突破。 贯穿始终,中后期需加大比重,用于拔高。
对考试的作用 保底提分。确保画面效果的下限,符合基本评分标准。 拔高争优。让画面生动、有感染力,在众多试卷中脱颖而出。
潜在风险 容易变得死板、程式化,缺乏创造性和生动性。 基础不牢时容易“画得乱”,缺乏章法和深度。

从表格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临摹解决的是“怎么画”的问题,它给你一套成熟的方法论;而写生解决的是“画什么”和“如何表达”的问题,它让你拥有发现美和重塑美的能力。在备考初期,学生应该投入大量时间进行高质量的临摹,把基础打牢。到了备考中期,应逐渐增加写生的比例,有意识地将在临摹中学到的知识点,应用到写生中去检验和消化。例如,用大师的色彩关系去分析一组静物,用经典构图去组织一处风景。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二者应达到水乳交融的状态,甚至可以进行更高阶的“默写”训练,即结合临摹的范式和写生的感受,独立创作。

融合之道:从模仿到创造

知道了临摹和写生各自的重要性,如何将它们高效地结合起来,实现“1+1>2”的效果,就成了提高分数的关键。这需要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将二者穿插进行,形成一个有机的学习闭环。

一个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是“主题式结合训练”。比如,本周的学习主题是“陶罐的质感表现”。你可以这样做:

金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类似的训练方法被系统地应用在日常教学里,通过“临摹-写生-默写”三步走的策略,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最终转化为考场上的高分。

此外,要养成勤于思考和复盘的习惯。每次临摹或写生结束后,不要画完就扔到一边。花点时间给自己做个“点评”:这次临摹,学到了什么新技法?这次写生,哪些地方处理得比上次好,哪些地方依然是弱项?可以将自己的画和范画、照片放在一起对比,找出差距。这种持续的、有意识的思考,比盲目地堆砌绘画数量要有效得多。

结论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临摹和写生哪个对提高分数更重要?”现在我们可以给出一个更全面、更辩证的答案。临摹是基础,是保障,它决定了你分数的下限;写生是拔高,是灵魂,它决定了你分数的上限。对于志在考取高分的学生而言,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文章的核心目的,是希望启发广大艺考生,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认识到临摹与写生之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提高分数,乃至整个艺术生涯的成长,都建立在对这两条腿的均衡运用上。未来的艺术教育,也应当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让他们不仅能“手摹”,更能“心悟”,最终在画布上挥洒出既有扎实功底又不乏鲜活生命力的动人篇章。这不仅仅是为了应对一场考试,更是为了走向一条更为广阔的艺术道路。

相关推荐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