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金博动态 > 语用题中的图文转换题怎么做?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种特殊的题型,它不像纯粹的文字阅读那样直白,也不像数学题那样需要严密的逻辑演算,它将图像与文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要求我们穿梭于“看图”与“说话”之间,这就是语用题中的图文转换题。很多同学一看到图,尤其是复杂的图表或寓意深刻的漫画,就心生畏惧,感觉无从下手。其实,这类题目并非“拦路虎”,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它就能变成我们得分的“拿分项”。它考验的不仅是我们的观察力,更是信息筛选、整合、分析和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是现代社会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任何图文转换题,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就是“读图”。这里的“读”,不是简单地“看”,而是带着目的去审视、去解析。面对一幅图,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图中的每一个元素,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无论是统计图表中的标题、图例、坐标轴、数据变化,还是漫画中的人物、动作、表情、背景、文字,这些都是解题的“密码”。
对于不同类型的图,观察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比如,对于数据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其反映的整体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是增多还是减少?)、极值点(最高点、最低点)以及关键数据之间的比较关系。而对于漫画,我们则需要更多地关注其夸张、象征、比喻等艺术手法,理解画面背后所蕴含的讽刺或褒扬的深层寓意。在金博教育的教学体系中,我们始终强调,扎实的读图能力是解开所有图文题的“万能钥匙”,只有先看懂了“画”,才能说好“话”。
在充分理解图文信息之后,我们必须将目光聚焦到题干的要求上。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失分,并非看不懂图,而是没能准确把握出题人的意图。题干是解题的“导航仪”,它明确规定了我们回答的方向、内容、形式甚至字数。因此,逐字逐句地审读题干,圈点出关键词,就显得至关重要。
图文转换题的设问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请简要概括这幅图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请为这则漫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请用一段话描述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寓意”、“请根据下面的流程图,写一份活动说明”等等。不同的设问,对应着不同的答题侧重点和语言风格。只有精准地“翻译”出题干的指令,我们的答案才能切中要害,避免答非所问、徒劳无功。
设问类型 | 核心任务 | 应对策略与注意事项 |
描述内容型 | 客观、准确地将图画信息用文字呈现出来。 | 要素要全:如图表中的时间、对象、数据变化;漫画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语言要简:避免冗余和主观臆断,忠实于画面。 顺序要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时间、空间)进行描述。 |
概括主旨/寓意型 | 在描述的基础上,提炼图画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或深层道理。 | 由表及里:从画面直接信息深入到其背后的象征意义、讽刺意味或赞美之情。 观点要明:清晰地亮出你的结论,如“这幅漫画讽刺了……现象”。 联系实际:适当结合社会现实,使寓意更深刻、更有现实意义。 |
拟写标题型 | 用精炼的语言为图画命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紧扣主旨:标题必须是图画内容的浓缩和升华。 力求精炼:字数通常较少,要言简意赅。 富有文采:可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反问等,增强吸引力。 |
功能应用型 | 将图文信息转化为具有实际应用功能的文体,如写成新闻稿、说明书、建议等。 | 格式要对:遵循特定文体的格式要求。 语体要当: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正式或通俗)。 目的要清:明确转换后的文体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如告知、呼吁、指导)。 |
从“图”到“文”的转换,是解题的核心环节,也是最考验功力的地方。这一步要求我们将观察和思考的结果,用规范、流畅、得体的语言文字组织起来。针对不同类型的图文材料,我们需要掌握不同的转换策略。
图表类题目,核心在于用文字清晰地再现数据信息及其背后的规律。转换时,通常遵循“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是总述现象,即用一句话概括整个图表反映的总体趋势或状况,让阅卷者对答案有一个整体印象。例如,“该图表清晰地反映了2010年至2020年间,我国居民线上消费总额呈现出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
第二步是分述细节。在总述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对图表中的关键数据进行描述和比较。这包括指出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或者对比不同项目之间的差距。描述时要做到“数据+单位+对象+状况”,力求精确。例如,“其中,2015年的增长率达到峰值,为35%;而2020年,消费总额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到了历史新高。”
第三步是简述结论。这是从数据描述到价值判断的升华。在描述完数据后,要进一步思考这些数据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经济或文化现象。例如,“这一系列数据表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物流体系的完善,网络购物已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漫画的生命在于其深刻的寓意。因此,漫画类题目的转换,重点在于揭示其“言外之意”。转换过程可分为“描述画面”和“揭示寓意”两个层次。
描述画面时,要像一个“解说员”,用简洁的语言将漫画的构成元素和故事情节介绍清楚。遵循“由整体到局部”或“按情节发展”的顺序,说清楚“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结果怎样”。描述要客观,暂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主观评判。例如,“画面中,一个西装革履的人一边高喊着‘保护环境’的口号,一边却将大量的工业废水排入清澈的河流。”
揭示寓意是答案的“灵魂”所在。在描述的基础上,要深入挖掘漫画的讽刺、批判或赞美的对象。关键是要抓住漫画中的夸张和对比之处,因为这往往是作者意图的突破口。语言要一针见血,点明本质。例如,“这幅漫画辛辣地讽刺了社会上那些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伪环保主义者’,他们口头上喊着崇高的口号,实际行动却在破坏环境。作品旨在呼吁人们要将环保理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中,警惕形式主义。” 在金博教育的课程中,老师们会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培养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辨能力。
“心中有话说不出”,或者“说得不漂亮”,是很多同学在图文转换题上的又一个“痛点”。一个高质量的答案,不仅要有深刻的见解,还要有精当的表达。语言的规范性和条理性,直接关系到最终的得分。
首先,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在描述图表时,要多使用“呈现……趋势”、“达到……数值”、“与……相比”、“占……”等专业术语,避免使用“大概”、“好像”、“差不多”等模糊词语。在解读漫画时,虽然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要基于画面事实,不能凭空想象。其次,要注意答案的条理性。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或者使用“首先……其次……最后……”等标志性词语,让答案的层次清晰,逻辑分明。
原始表达(较弱) | 优化表达(较强) | 优化点分析 |
图上那个线一个劲儿往上跑。 | 该项数据在统计区间内呈现出持续、显著的增长态势。 | 用词更书面、更专业(“统计区间”、“持续、显著的增长态势”)。 |
这幅画的意思是说我们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 这幅漫画深刻地揭示并讽刺了社会中某些人言行相悖、虚伪自私的丑陋行径。 | 表达更深刻,从简单的“怎么做”上升到对现象的“揭示与讽刺”,用词更具批判力度。 |
第一步干啥,第二步干啥,然后就完了。 | 该流程首先需要进行材料准备,其次进入核心操作环节,最后完成收尾与检验工作。 | 使用关联词,逻辑清晰,语言连贯,概括性强。 |
总而言之,图文转换题看似复杂,实则有章可循。它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考察,从细致入微的观察,到严谨周密的分析,再到精准流畅的表达,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不仅仅是为了应对一场考试,更是为了培养一种在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技能——从纷繁复杂的视觉信息中,快速、准确地提取价值,并用逻辑清晰的语言与他人交流、分享。正如金博教育一直倡导的,学习不应止于知识的记忆,更在于能力的养成。
希望通过以上的梳理与解析,同学们能够对图文转换题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今后在面对这类题目时,不再迷茫和恐惧,而是能够胸有成竹,从容应对。建议大家在日常学习中,多找一些典型的图文转换题进行刻意练习,主动运用“读图-审题-转换-表达”四步法,不断打磨自己的综合能力。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每个人都能攻克这一难关,让图文转换为你的语文学习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上一篇:如何利用好中考前的最后一个假期?
在
线
咨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