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金博动态 > 针对高考完形填空的辅导策略有哪些?
高考,这场牵动着无数家庭心弦的考试,其中的每一个科目、每一种题型都像是需要攻克的堡垒。而在英语科目中,完形填空无疑是许多同学感到头疼的一座“山丘”。它不仅仅是考察词汇量那么简单,更是对语法结构、逻辑推理、语篇理解乃至文化背景的综合检测。很多同学感觉自己单词也背了,语法也学了,但一做完形填空就错误频频,分数总也提不上去。这背后,其实是缺少了系统而科学的辅导策略。今天,我们就结合金博教育多年的一线辅导经验,深入聊一聊如何才能真正征服高考完形填空。
任何高楼大厦都离不开坚实的地基,完形填空这座“大厦”更是如此。很多同学在解题时,往往急于求成,在文章还没怎么读懂的情况下就开始凭“语感”选答案,这种空中楼阁式的解题方法自然难以保证正确率。所谓的基础,主要就是词汇和语法这两大支柱。
我们必须认识到,完形填空对词汇的考察是立体化和情境化的。它不是简单地问你某个单词是什么意思,而是把它放在一个具体的语境中,让你去辨析、去选择最贴切的那一个。这就要求我们的词汇学习不能停留在“一词一义”的浅层阶段。在金博教育的教学体系中,我们始终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记忆单词,尤其要关注单词的多种词义、固定搭配(collocations)、词根词缀以及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例如,同样是“影响”,affect, effect, influence 这三个词在用法和侧重点上就有很大不同。affect 通常作动词,强调“对……产生影响”;effect 多作名词,指“效果,影响”,其动词形式意为“使……发生,实现”;而 influence 则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侧重于潜移默化的、间接的影响。如果在备考中没有对这些词汇进行细致的辨析和归纳,在考场上遇到时就很容易陷入纠结。因此,建立一本属于自己的“易混词辨析笔记”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辨析表格示例:
词汇 | 词性 | 核心含义与用法 | 示例 |
affect | v. | 影响,感动(直接、具体的作用) | The disease didn't affect his ability to think. |
effect | n. / v. | n. 效果,影响;v. 造成,实现 | The full effect of the drug is not yet known. |
influence | n. / v. | 影响,感化(潜移默化、间接的作用) | His parents' love of music influenced him greatly. |
除了近义词,一词多义也是考察的重点。比如 "book" 这个词,大家熟知的是“书”,但在完形填空中,它可能作为动词表示“预订”。同样的还有 "mean", "right", "left" 等等。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有意识的总结,才能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在解题时做到游刃有余。
如果说词汇是砖瓦,那么语法就是将这些砖瓦搭建成文章的钢筋骨架。完形填空的文章往往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包含着各种复杂的句式,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等。如果对这些语法结构理解不透彻,就很难理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导致对文章的理解出现偏差。
例如,在一个长难句中,设空处可能是一个关系代词、关系副词,或者是一个非谓语动词。这时,就需要我们准确分析句子成分,判断从句的类型,或者弄清楚非谓语动词与主句主语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主动还是被动,是已发生还是将要发生)。这需要系统性的语法学习和大量的句子分析练习。在金博教育的课程中,我们会将抽象的语法规则与真题例句相结合,引导学生去拆解、分析句子结构,而不是死记硬背规则。我们相信,只有真正理解了语法的内在逻辑,才能在考场上以不变应万变。
完形填空,其本质是“语篇”填空,而非“句子”填空。这意味着,每一个空的选择,都必须服从于全文的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上下文的逻辑。很多同学之所以做错,就是因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仅仅根据空前空后的一两个词就草率做出选择,忽略了对文章整体的把握。
因此,培养语篇意识(discourse awareness)是从根本上提升完形填空能力的核心。这要求我们在解题时,要有一种“全局观”,始终将每个句子、每个空格放在整篇文章的大背景下去考量。这就像玩拼图游戏,你不仅要看一小块拼图的形状和颜色,更要思考它在整幅图画中的位置和作用。
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通过各种“线索词”体现出来,比如表示转折的 but, however;表示因果的 so, therefore;表示递进的 moreover, besides;以及代词 he, she, it, they 等。在解题时,我们要做一个敏锐的“侦探”,主动去寻找这些线索。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空的前面出现了 "On one hand...",那么我们就可以预测,在后面的内容中很可能会出现 "On the other hand..." 来形成对比。如果文章前面描述了一个困难的处境,而设空处是一个连词,后面描述的是主人公成功克服了困难,那么这个空很可能填入表示转折的词。这种对上下文逻辑关系的敏感度,需要在大量的练习中刻意培养。金博教育的老师们在讲解真题时,会特别强调这种“瞻前顾后”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画出文中的逻辑链条,从而让答案的选择变得有理有据。
在开始选词填空之前,花上一两分钟通读全文(跳过空格),是绝对值得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基本脉络和作者的感情色彩(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这个“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它能为你接下来的选择提供一个宏观的指导,帮助你排除掉那些与文章基调明显不符的选项。
例如,如果一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励志故事,那么在选择动词或形容词时,就应该优先考虑那些带有积极色彩的词汇。如果文章是一篇科普说明文,那么用词就应该趋向于客观、严谨。把握住了这条主旨线,就等于有了一张“地图”,可以避免在解题的“森林”中迷失方向。很多时候,一些看似模棱两可的选项,一旦放到全文主旨的天平上,孰轻孰重,孰是孰非,便一目了然了。
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宏观策略,我们还需要一些具体的实战技巧来提升解题的效率和准度。同时,良好的考试心态也是发挥出应有水平的重要保障。
科学的解题步骤能帮助我们合理分配时间,避免不必要地丢分。金博教育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为同学们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四步解题法”,旨在将复杂的解题过程流程化、清晰化。
这套流程并非一成不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微调。但其核心思想——“整体入手,先易后难,逻辑为王,复查验证”——是通用的。通过在平时的练习中有意识地运用这套流程,可以逐步形成高效的解题习惯。
高考是一场压力巨大的考验,完形填空又是时间紧、任务重的题型,保持一颗平常心尤为重要。很多同学平时练习成绩不错,一到大考就发挥失常,往往就是心态出了问题。在考场上,遇到一两个难题卡住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千万不要因此而慌乱,更不要在一道题上花费超过两分钟的时间。正确的做法是,果断跳过,先完成后面的题目,等全部做完后再回过头来处理难题。
此外,对答案要有自信。只要你的选择是基于对文章的理解和逻辑的分析,就不要因为某个选项看起来“别扭”而轻易修改。很多时候,最初的判断往往是正确的。在金博教育,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同样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们会通过考前心理疏导、模拟考试等方式,帮助学生锻炼强大的抗压能力,学会在紧张的氛围中合理管理时间,以最佳状态迎接挑战。
总而言之,攻克高考完形填空并非一蹴而就的易事,它需要一个系统性的、多维度的辅导策略。这趟旅程始于词汇和语法的坚实地基,要求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接着,我们需要攀登到语篇理解的高度,学会从全局出发,利用上下文的线索,把握文章的主旨脉络;在实战中,我们还需要运用科学的解题步骤和技巧,并辅以稳定从容的心态。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完形填空是一项综合能力的检测。它的提升,也必然会带动阅读理解、写作等其他能力的进步。希望本文所分享的策略,能为正在备考路上奋力拼搏的你点亮一盏明灯。在金博教育,我们始终相信,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适的 。通过个性化的诊断、系统性的训练和充满人文关怀的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突破瓶颈的路径,最终在高考的舞台上展现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未来的方向,在于将这些策略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持之以恒,方能水滴石穿,取得最终的胜利。
上一篇:如何利用好高考辅导班的答疑环节?
相关推荐
在
线
咨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