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金博动态 > 初三语文辅导班,如何提高作文分数?
初三,是整个初中阶段最为关键的一年。面对日益临近的中考,每一分的得失都显得至关重要。而在语文学科中,作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它不仅是学生语言文字功底的集中体现,更是综合素养和思想深度的直接展现。然而,许多同学常常感到困惑:明明花了很多时间练习,为什么作文分数却总是不见起色?其实,提高作文分数并非一蹴而就的易事,它需要系统的方法、持续的努力和专业的指导。这不仅仅是技巧的比拼,更是一场关于观察、思考与表达的修行。
一篇作文的成败,从读懂题目的那一刻便已初见分晓。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文章方向和格局的基石。它好比航船的舵手,只有精准地把握航向,才能顺利抵达目的地。许多同学在写作时常常因为审题不清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最终导致了不理想的分数。因此,学会精准审题,是提高作文分数的首要任务。
精准审题,意味着要仔细剖析题目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特别是那些关键词、限制词和提示语。要明确题目要求写什么体裁(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什么内容、什么范围,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倾向。例如,题目是《温暖的瞬间》,关键词是“温暖”和“瞬间”,这就要求我们捕捉生活中那些短暂而感人的片段,并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情感价值。在金博教育的课堂上,老师们会通过专项的审题训练,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等方法,将题目的核心要求一一拆解,确保立意不跑偏、不模糊,为整篇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精准审题之后,便是深化立意。如果说审题是“找准靶心”,那么立意就是“射出精彩”。好的立意,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它能让文章从众多平庸之作中脱颖而出。立意不应仅仅停留在表层,而应追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深度和新意。同样是写“坚持”,有的同学可能只会写自己如何克服困难坚持长跑,而立意高远者,则可能写在浮躁的社会中对一种匠人精神的坚持,或是对内心一份纯真信念的坚守。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考,正是作文获得高分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平时多观察、多思考,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古语道尽了素材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没有素材的作文,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是空洞乏味的。很多同学在考场上抓耳挠腮,感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平时的积累不够。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而输出的质量,完全取决于输入的质量和数量。
素材的积累,是一个“厚积”的过程,它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留心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感受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珍贵、成长的烦恼与喜悦。这些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是任何人也无法给予你的、最宝贵的写作财富。其次,要广泛阅读。 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和教辅,更要涉猎古今中外的名著、文笔优美的散文、思想深刻的时评。阅读能够拓宽你的视野,丰富你的思想,让你在下笔时有更多的参照和灵感。最后,要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代脉搏,了解家国大事和科技发展,这会让你的文章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有了“厚积”,还要学会“薄发”的技巧,也就是如何智慧地整理和使用素材。建议每个同学都准备一个专属的“素材本”,将平时看到、听到、想到的好词、好句、好段、好故事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这种整理过程,本身就是一次记忆和内化的过程。下面这个表格,可以为你提供一个分类整理素材的思路:
素材类别 | 具体内容建议 | 来源渠道 | 适用主题 |
---|---|---|---|
人物事迹 | 历史伟人、时代楷模、平凡英雄、身边榜样 | 书籍、纪录片、新闻报道、生活观察 | 奋斗、奉献、理想、信念 |
哲理名言 | 古代先贤语录、中外名人名言、经典电影台词 | 阅读、观影、课堂笔记 | 人生感悟、议论文论证 |
自然景物 | 日出日落的壮丽、四季更迭的韵味、花鸟鱼虫的生机 | 实地观察、旅游、纪录片、优美散文 | 热爱自然、生命力、心境描写 |
个人感悟 | 一次成功的喜悦、一次失败的教训、一次感动的瞬间 | 日记、周记、与人交流 | 成长、亲情、友情、反思 |
当你的素材库变得充实而有序,写作时便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彻底告别“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境。
如果说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素材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一个清晰、匀称、有力的骨架,才能支撑起一篇优秀的文章。中考作文的阅卷时间非常短暂,一篇结构混乱、条理不清的文章很难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因此,在动笔之前,花几分钟时间构思一个提纲,是十分必要的“磨刀功夫”。
文章的结构布局,讲究的是“形神兼备”。常见的结构模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总分总结构、并列式结构、递进式结构等。对于记叙文而言,“总-分-总”的结构最为经典实用,开头总起,点明中心;中间分述,具体描绘;结尾总结,升华主旨。对于议论文,递进式结构则更能体现思维的深度,一层一层地深入剖析问题,最终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在金博教育的作文课程中,老师们会通过对经典范文的解构分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结构的美感和力量,并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的文体和主题,选择最合适的“骨架”。
除了主体结构,文章的内部逻辑和段落间的过渡也至关重要。过渡,是连接段落、串联思想的“筋络”。生硬的转折会让文章显得支离破碎,而自然流畅的过渡则能使文章浑然一体,读来一气呵成。使用一些过渡性的词语(如“然而”、“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句子或段落,可以有效地引导读者,让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记叙文结构示例: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一件华美得体的外衣,无疑能极大地提升文章的魅力。在内容和结构都合格的基础上,富有文采的语言是作文冲刺高分乃至满分的“杀手锏”。这要求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把话说清楚,更要追求把话说得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引用、反复等修辞手法,是让语言“活”起来的法宝。它们能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增强语言的气势和美感。例如,写“难过”,平淡的表达是“我心里很难过”,而运用比喻,则可以写成“我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了,又冷又痛。”两者相比,高下立判。平时要多揣摩范文中修辞的运用,并有意识地在自己的习作中进行模仿和创新。
其次,要追求句式的灵活多变。一篇文章如果从头到尾都是清一色的短句或陈述句,会显得单调乏味。要学会长短句结合、整散句交错,并适当运用感叹句、疑问句、倒装句等,使文章的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下面通过一个表格,直观地感受一下语言润色的魔力:
平淡表达 | 润色后表达 | 分析 |
---|---|---|
太阳下山了,天变黑了。 | 夕阳收敛起它最后的光芒,恋恋不舍地沉入西山,暮色如同巨大的墨汁,迅速地浸染了整个天空。 | 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更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 |
这条路很安静。 | 万籁俱寂,整条小路静得能听见叶子飘落的声音,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 运用侧面烘托和夸张,将“静”的感觉写到了极致。 |
我们要努力学习。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我们扬起奋斗的风帆,向着知识的彼岸,奋勇前行! | 引用名句,使用比喻和呼告,语言更有气势和号召力。 |
最后,我们来谈一个常常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方面——卷面。卷面整洁、书写工整,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在快节奏的流水阅卷中,一个赏心悦目的卷面,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沟通,它传递出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能在无形中博得老师的好感,为你的作文争取到宝贵的“印象分”。
提升卷面质量,并不要求你的书法达到多高的艺术水准,但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清晰、工整、规范。首先,字迹要清晰可辨,避免潦草涂鸦。其次,字体大小要适中、均匀,不要忽大忽小。再次,要严格按照作文本的格子书写,不压线,不串行。最后,要保持卷面干净,尽量少涂改,如果确实需要修改,用规范的符号轻轻划掉即可,切忌涂成一个大墨点。这些习惯,都需要在平时练习时就养成。可以每天坚持练一页字帖,在每一次作业和练习中都用心书写,久而久之,你的卷面就会有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初三语文作文分数的提升,是一个涉及审题立意、素材积累、结构布局、语言表达和卷面书写等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像一位建筑师一样,既要有宏大的蓝图(立意),又要有坚实的砖瓦(素材),懂得搭建稳固的框架(结构),并进行精美的装修(语言),最后呈现出整洁的成品(卷面)。
这个过程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它考验的不仅仅是你的语文能力,更是你的耐心、毅力和思维品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若能有专业的指导和系统的训练,无疑会让你事半功倍。希望每一位身处初三的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用心去观察生活,用笔去描绘世界,最终在考场上写出属于自己的、闪光的篇章,为自己的初中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上一篇:学习物理需要大量刷题吗?
下一篇:如何找到性价比高的高二补习班?
在
线
咨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