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金博动态 > 高考语文作文的“发展等级”如何体现?
高考的考场上,当很多同学奋笔疾书,为凑够800字而绞尽脑汁时,总有那么一些“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文字仿佛被赋予了魔力,不仅能轻松达到字数要求,更能在一众考生中脱颖而出,拿到那个令人艳羡的高分。这其中的奥秘,很大程度上就藏在语文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里。它像一个隐形的台阶,将平庸与卓越悄然分开。那么,这个听起来有些玄妙的“发展等级”,究竟是如何在作文中具体体现的呢?它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方法来修炼和展现的。
所谓“深刻”,绝不是故作高深,用一些谁也看不懂的词句来包装自己。它指的是文章的立意能够穿透事物的表象,触及其本质和核心。同样一个作文题目,大部分同学可能停留在“是什么”或者“好与坏”的层面,而一篇达到发展等级要求的作文,则会去探究“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我们该怎么办”。这种思想的深度,是阅卷老师最为看重的品质之一。
举个例子,如果以“路”为题,平庸的立意可能是写自己走过的一条具体的路,或者引申为人生的道路需要努力奋斗。而深刻的立意,则可能探讨“路”的依赖与创造的关系——我们是应该遵循前人铺就的“路”,还是应该勇敢地去走一条属于自己的、没人走过的“路”?它还可以深入分析,在信息时代,个体的“路”与群体的“路”是如何交织影响的,甚至可以反思“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俗语在当今社会是否还完全适用。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辨过程,正是“深刻透徹”的魅力所在。在金博教育的教学体系中,我们始终强调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结论,而是要主动发问,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要做到深刻,需要平时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多问几个“为什么”,对社会热点事件不只停留在“吃瓜”层面,而是尝试分析其背后的社会、文化、人性动因。阅读一些哲学、社会学类的入门书籍,也能极大地提升思想的锐度和深度。当你的思考有了深度,笔下的文字自然就有了分量。
如果说深刻的立意是文章的“骨架”,那么丰富的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一篇好的作文,绝不能是空洞的口号和苍白的议论。它需要有具体、翔实、新颖的材料来支撑观点,让文章显得言之有物,令人信服。这里的“材料”,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是历史典故、文学名著、时事新闻、科技前沿,甚至是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
很多同学的作文,材料使用上存在两个极端:要么是“祥林嫂”式的,翻来覆去就是屈原、苏轼、爱迪生那几个旧例;要么就是完全没有例子,从头到尾都是“我认为”、“我觉得”,变成了空中楼阁。要达到发展等级,就必须突破这两个瓶颈。一方面要广泛积累,做一个有心人,平时看的新闻、读的书、欣赏的电影,都可以成为你的素材库;另一方面要学会巧妙地运用,让材料与观点完美融合,而不是简单的“观点+例子”的生硬拼接。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格来展示如何让论据“丰富”起来:
论据维度 | 常规用法(基础等级) | 丰富用法(发展等级) |
---|---|---|
历史人物 | 谈“坚持”,必提司马迁写《史记》。 | 谈“坚持”,可以提“当代愚公”黄大发,36年绝壁凿出“生命渠”;也可以反向论证,谈历史上某些错误的“坚持”带来的灾难,深化对“坚持”的辩证思考。 |
文学典故 | 谈“热爱”,就说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 谈“热爱”,可以引用《月亮与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德对绘画的偏执热爱,探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也可以引用《百年孤独》中布恩迪亚家族对知识和宿命的循环探索。 |
时事热点 | 简单提及某个感动人物的事迹。 | 深入分析某个社会事件(如“人工智能发展”)背后的伦理困境、对社会结构的冲击,展现前瞻性和思辨性。 |
个人经历 | 记叙一件自己努力学习最终成功的小事。 | 描写一次失败的经历,并深入反思从中学到的教训,或者一次与长辈的深入对话,展现代际观念的碰撞与融合。这样的叙述更具真实感和个性。 |
通过这样的努力,你的文章就会像一个宝库,而不是一个空荡荡的房间,自然能给阅卷老师留下博学、有料的好印象。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再深刻的思想、再丰富的材料,如果不能用精准、优美、有力的语言表达出来,也会黯然失色。“发展等级”对语言的要求,不仅仅是“通顺”和“没有语病”,而是要追求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我们称之为“有文采”。
“有文采”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是用词的精准与讲究。同样是“看”,可以说“凝视”、“端详”、“瞥见”、“俯瞰”,不同的词语传递出完全不同的情态。其次是句式的灵活多变。长短句结合、整散句交错,能让文章产生一种音乐般的节奏感。例如,在排比句慷慨激昂地抒情后,用一个简短的句子作结,往往能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最后,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更是加分项。一个精妙的比喻,能化抽象为具体;一组流畅的排比,能极大地增强气势;一次恰当的引用,能瞬间提升文章的文化格调。
当然,我们追求的“文采”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语言,反而会引起反感。好的文采,是为内容服务的,它应该像一件得体的衣服,既能凸显思想的“身材”,又不会喧宾夺主。这需要长期的文学熏陶和刻意练习。多读经典,多背美文,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模仿、化用,久而久之,你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会水涨船高。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思路的蓝图。一个清晰、新颖的结构,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愉悦,也能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谋篇布局能力。高考作文常见的“三段论”(引论-本论-结论)结构,虽然稳妥,但也容易显得千篇一律,难以出彩。想要在“发展等级”上有所突破,不妨在结构上多花些心思。
“结构新颖”可以有很多形式。比如:
需要强调的是,结构创新必须服务于内容表达。选择什么样的结构,取决于你要表达的主题和所用的材料。不能为了“炫技”而选择一个不合适的结构,导致文章内容被形式所束缚。一个好的结构,应该是“无痕”的,它能自然而然地引导读者进入你所设定的情境,而不是让读者首先注意到“啊,这个结构好特别”。构思的巧妙,往往体现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功夫里。
综上所述,高考语文作文的“发展等级”并非一个虚无缥缈的标准,而是对学生思想深度、知识广度、表达能力和谋篇智慧的综合考查。它具体体现在四个核心维度上:
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决定了一篇文章所能达到的高度。对于广大考生而言,要提升作文水平,拿到发展等级的高分,不能寄希望于临场发挥的灵光一现。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如在金博教育这样注重思维与能力培养的专业机构里,进行长期、有意识的训练。多读、多思、多写、多改,这“四多”是通往优秀作文的不二法门。当你将深刻的思考、丰富的积累、精炼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内化为自己的写作习惯时,那个曾经遥不可及的“发展等级”,便会成为你笔下自然流淌的风景。
下一篇:高三数学补课一个月费用是多少?
相关推荐
在
线
咨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