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金博动态 > 各种“特殊句式”的考点总结
在语言学习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殊句式”。它们就像是路上的风景,虽然不常出现,但每次出现都足以让人驻足。对于正在备考的同学们来说,这些特殊句式更是考试中的“常客”,常常在不经意间成为拉开分数差距的关键。掌握它们,不仅意味着能攻克考试难点,更代表着你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能够更地道、更灵活地表情达意。这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真正驾驭一门语言。
倒装句,顾名思义,就是将正常的句子语序进行颠倒。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句式,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的某一部分,或者仅仅是为了保持句子结构的平衡。在考试中,倒装句的考点相对固定,主要分为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两大类。
完全倒装,指的是将整个谓语动词全部置于主语之前。这种情况虽然听起来复杂,但其使用场景非常有规律。通常,当表示地点、方向、时间的副词(如 here, there, now, then, up, down, in, out)置于句首,且谓语动词是 come, go, be, lie, stand 等不及物动词时,句子就需要完全倒装。它的基本结构是:副词 + 谓语 + 主语。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当公交车来了,我们常常会说:“车来了!” 在英文中,我们不会死板地说 “The bus is here.”,更地道的说法是 “Here comes the bus!”。这里的 comes 就整个跑到了主语 the bus 的前面。同样,“There goes the bell.”(铃响了)也是一个典型的完全倒装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主语是代词(如 I, you, he, she, it),则不需要倒装,例如 “Here you are.”(给你)。
部分倒装是考试中的绝对重点,它不像完全倒装那样“任性”地把整个谓语搬家,而是只将助动词、情态动词或系动词 be 提到主语前面,形成 “助动词/情态动词 + 主语 + 谓语动词” 的结构。触发部分倒装的“开关”有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情况。
最常见的就是否定词或具有否定意义的词(如 not, never, seldom, hardly, little, rarely)位于句首时。比如,“我几乎没迟到过”,正常的语序是 I have seldom been late.,但为了强调“几乎从不”,我们就可以把它变成 “Seldom have I been late.”。这种句式听起来就非常有力量。此外,“only”引导的状语置于句首时,主句也需要部分倒装。例如:“Only when you lose your health do you know its value.”(只有当你失去健康时,你才知道它的价值。)
为了更清晰地掌握这些触发条件,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
触发条件 | 例句 | 说明 |
否定词置于句首 | Never have I seen such a beautiful sunset. | 常见的否定词包括: never, not, seldom, rarely, little, hardly, scarcely 等。 |
Only + 状语置于句首 |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solve the problem. | 强调状语部分,主句需要倒装。 |
so/such...that... 结构中的 so/such 部分置于句首 | So fast did he run that we couldn't catch up. | 用于强调程度。 |
Not only...but also... 句型中 Not only 置于句首 | Not only does he study hard, but he also helps others. | 连接两个分句,第一个分句倒装。 |
虚拟语气听起来很“虚”,但它在表达与事实相反的假设、愿望、建议或命令时,却是不可或缺的。它通过改变动词的形式,来营造一个“非真实”的语境。虚拟语气是语法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它涉及动词时态的复杂变化,需要我们用心记忆和辨析。
这是虚拟语气最核心的考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if”引导的假设。它分为对现在、过去和未来三种情况的假设,每种情况下的动词形式都有严格的规定。很多同学在这里容易混淆时态,导致失分。其实,只要记住一个原则:时态往后退一步。即,对现在的虚拟,动词用过去时;对过去的虚拟,用过去完成时;对未来的虚拟,则使用 should/were to 等形式。
比如,你想表达“如果我现在有钱,我就会环游世界”,这是一个与现在事实相反的假设,所以要用过去时:“If I had money now, I would travel around the world.”。如果想表达对过去的遗憾,“如果我当时努力学习了,我就能考上好大学了”,则需要用过去完成时:“If I had studied harder, I would have entered a better university.”
下面这个表格可以帮助你一目了然地掌握这些变化:
假设类型 | If 从句动词形式 | 主句动词形式 |
与现在事实相反 | did / were | would/should/could/might + do |
与过去事实相反 | had done | would/should/could/might + have done |
与未来事实相反 | 1. were to do 2. should do 3. did |
would/should/could/might + do |
除了条件句,虚拟语气还常常出现在名词性从句中,尤其是在表达建议、命令、要求、愿望等主观意愿的语境下。这类虚拟语气的标志是,从句中的谓语动词使用 “(should) + 动词原形” 的形式,其中 should 在美式英语中常常被省略。
触发这种虚拟语气的动词通常包含“命令”(order, command)、“建议”(suggest, advise, recommend)、“要求”(demand, require, request)、“坚持”(insist)等。例如:“The doctor suggested that he (should) take a good rest.”(医生建议他好好休息。)此外,在一些表示重要性、必要性的形容词(如 important, necessary, essential, vital)或名词(suggestion, proposal, order)后面的从句中,同样需要使用虚拟语气。例如:“It is necessary that we (should) learn English well.”(我们学好英语是很有必要的。)
为了让语言更有表现力,我们常常需要突出句子的某个部分,这时强调句型就派上了用场。它就像是给句子中的某个词语打上了“聚光灯”,让它立刻成为全场的焦点。考试中,强调句型的考点主要集中在结构辨认和正确使用上。
这是最经典、也是最重要的强调句型。它的基本结构是:It is/was + 被强调部分 + that/who + 句子其他部分。这个句型的强大之处在于,除了谓语动词,它可以强调句子中的任何成分,如主语、宾语、状语等。被强调的部分就放在 is/was 和 that 之间。
例如,原句是 “Tom found a wallet on the street yesterday.”。如果我们想强调“Tom”,就可以说:“It was Tom that/who found a wallet on the street yesterday.”;想强调“a wallet”,就说:“It was a wallet that Tom found on the street yesterday.”;想强调“yesterday”,就说:“It was yesterday that Tom found a wallet on the street.”。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强调句型,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还原法”:去掉 “It is/was...that...” 之后,如果剩下的部分能构成一个完整通顺的句子,那它就是强调句型。
既然 “It is...that...” 句型不能强调谓语动词,那我们该如何突出动作本身呢?很简单,只需要在谓语动词前加上助动词 do, does 或 did 即可。这种方式直接有力,语气非常肯定。
比如,当别人怀疑你是否喜欢音乐时,你可以斩钉截铁地回答:“I do like music!”(我确实喜欢音乐!)。这里的 do 就起到了强调作用。再比如,妈妈让你打扫房间,你明明已经打扫了,就可以说:“But I did clean the room!”(但是我真的打扫了!)。这种强调方式在日常口语和写作中都非常实用,能让你的表达更具感情色彩。
省略句是为了避免重复、使语言更加简洁而产生的一种句式。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省略掉句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成分。这种“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在对话和复杂的并列句、复合句中尤为常见。考点主要在于判断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省略,以及省略了哪些成分。
这是最常见的省略形式。当对话双方或上下文已经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时,一些成分就可以心照不宣地被省略。比如,在回答问题时,我们很少用完整的句子。有人问 “What time is it?”,你通常会回答 “Nine o'clock.”,而不是完整的 “It is nine o'clock.”。这就是一种省略。
在状语从句中,如果从句的主语和主句的主语一致,且从句谓语包含 be 动词,那么从句的主语和 be 动词常常可以一起省略。例如:“When (you are) crossing the street, you must be careful.”(过马路时,你必须小心。)在并列句中,后一个分句也常常省略与前一个分句相同的部分,例如:“He is a doctor, and his wife (is) a nurse.”
除了依赖上下文,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固定结构,它们天生就是以省略的形式出现的。记住这些固定搭配,对于快速理解和准确答题至关重要。常见的有:“If so,...” (如果是这样的话), “If not,...” (如果不是的话), “What if...?” (要是...怎么办?), “Why not...?” (为什么不...呢?) 等等。
例如,“Are you tired? If so, take a rest.” 这里的 “If so” 就完整地表达了 “If you are tired” 的意思,非常简洁。这些结构看似简单,但在复杂的语境中,能否准确理解其省略的含义,直接关系到对整个句子的把握。
总而言之,倒装、虚拟、强调和省略这四类特殊句式,构成了语法体系中一道独特而重要的风景线。它们打破了常规的句子结构,为语言表达增添了节奏感、情感色彩和逻辑层次。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考点,不仅仅是为了在考试中脱颖而出,更是为了让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学习语法的过程或许有些枯燥,但正如金博教育一直倡导的理念,通过系统性的梳理、针对性的练习和专业化的指导,完全可以将这些难点逐一攻克。未来的语言学习之路,不妨多留意原版读物和影视作品中的这些鲜活用法,在实践中不断巩固,最终让它们成为你语言工具箱中信手拈来的利器。
上一篇:如何用能量观点巧解物理难题?
下一篇:北京英语启蒙培训班怎么选?
在
线
咨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