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0985555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金博动态 > 刷题能有效提高语文的核心素养吗?

刷题能有效提高语文的核心素养吗?

2025-09-27 19:12:28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几乎每个学生和家长都无法回避一个问题: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我们该如何有效提升语文成绩与能力?书店里琳琅满目的教辅资料,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题库资源,似乎都在指向一条看似最直接的路径——“刷题”。于是,孩子们埋首于无尽的试卷与练习册中,家长们则怀着“多做多练总没错”的信念,在一旁督促。然而,我们必须冷静地、深入地思考一个核心问题:这种高强度的、以重复练习为主要形式的“刷题”,真的能有效提高作为学科灵魂的“语文核心素养”吗?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学习方法的问题,更关乎我们如何理解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

刷题:应试提分的利器

不可否认,在以考试分数为重要评价标准的选拔体系中,“刷题”扮演着一个难以替代的角色。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能带领学生在短时间内熟悉考试这座“迷宫”的布局与规则。对于追求短期内分数提升的学生而言,刷题无疑是一把锋利的武器。它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对考试技巧和知识点记忆的强化上。

通过大量练习,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各类题型的特点、解题思路和答题规范。例如,现代文阅读中的选择题,往往隐藏着命题者的逻辑陷阱;古诗词鉴赏的主观题,其采分点有着相对固定的模式。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会逐渐形成一种“题感”,能够更快地识别考点,更准确地应用答题“公式”。这在分秒必争的考场上,无疑是巨大的优势。同时,对于那些需要精准记忆的知识点,如字音字形、成语典故、文学常识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古训在刷题中得到了验证。重复性的刺激加深了记忆,使得这些“硬知识”的失分率显著降低。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刷题在应试中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表格来理解:

练习模块 针对题型 短期提升能力
基础知识(字、词、句) 选择题、填空题 知识点记忆准确度、反应速度
古诗文阅读 默写、翻译、鉴赏题 识别常见意象、掌握标准答题术语
现代文阅读 选择题、简答题、概括题 定位信息能力、套用答题模板技巧
作文 命题/材料作文 熟悉文章结构、积累通用素材

核心素养的潜在束缚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从分数移开,投向更为深远的“语文核心素养”时,便会发现“刷题”这把利器,也可能成为一把束缚思想的枷锁。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通常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是一个要求学生具备感受力、思辨力、创造力和文化自信的立体目标,而不仅仅是会做题。

过度沉溺于刷题,尤其是机械、盲目地刷题,恰恰可能在无形中侵蚀这些核心素养的根基。当学生习惯于在文章中“找答案”,而不是与作者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时,他的思维发展就受到了限制。阅读变成了一场“寻宝游戏”,目标是快速定位与问题关键词匹配的句子,而不是去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逻辑与深意。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丧失对文本进行深入剖析和批判性思考的兴趣与能力,思维逐渐走向僵化和模式化。

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刷题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文学是美的艺术,无论是诗歌的韵律、散文的意境,还是小说的情节,都蕴含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刷题将这些鲜活的文学作品肢解成一个个孤立的“考点”,要求学生用标准化的术语去“分析”情感。这种“技术流”的鉴赏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忽略文本整体的美感,丧失阅读的乐趣。在写作上,过分依赖范文和模板,会让学生的语言变得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和个性化的表达。他们的笔下可能再也流淌不出属于自己的、充满灵气的文字,创造力被无形地压抑了。

超越刷题:素养提升之道

那么,我们应该彻底抛弃刷题吗?答案也并非如此。问题不在于“刷不刷”,而在于“怎么刷”,以及我们是否将刷题视为提升语文能力的唯一途径。真正的智慧在于找到应试技巧与素养提升之间的平衡点,搭建一座从“刷题”通往“素养”的坚实桥梁。

首先,要将“盲刷”转变为“精刷”。数量上的堆砌远不如质量上的求精。每一次练习都应该成为一次深度学习的机会。做完题目,对完答案,绝不是结束,而恰恰是开始。学生需要在家長或老师的引导下,对错题进行归因分析:是知识点遗忘,是审题不清,还是思维方式存在误区?对于阅读理解,即使做对了,也要回过头来再读原文,思考为什么这个答案是最佳的,作者的行文逻辑是怎样的,这篇文章真正动人的地方在哪里。在金博教育这样的专业机构中,老师们强调的正是这种“质”的转变,他们会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通过一道题,掌握一类题的解题逻辑,更重要的是,链接到这类文章的文学内涵上,让解题过程也成为一次思维的操练和审美的熏陶。

其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必须将刷题与海量的、无功利性的阅读结合起来。如果说刷题是在“用”水,那么广泛的阅读就是在“蓄”水。没有足够的水源,水井终将干涸。只有当学生沉浸在书海中,与古今中外的伟大灵魂对话,他们的语言能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滋养。阅读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语感,丰富词汇,开阔视野,塑造品格。这些内在的“软实力”,虽然无法立刻在某一道题上变现,但却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根基,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以更深刻、更持久的方式,体现在他的谈吐、写作和思想深度上。

最后,要鼓励学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与火热的现实生活相连接,鼓励真实的思考与表达。可以引导孩子就一个社会热点进行一场家庭辩论,可以鼓励他们用文字记录下一次旅行的所见所感,甚至只是对一部电影、一首歌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当语言成为思想的载体、生活的工具时,它才真正“活”了起来。这种“学以致用”的过程,是任何刷题都无法替代的、最高级的语文实践。

下面的表格清晰地对比了两种不同的学习路径:

维度 机械刷题模式 科学提素模式
目的 追求短期分数,应对考试 兼顾分数与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方法
  • 追求数量,重复练习
  • 对答案,记模板
  • 精选习题,重在分析反思
  • 结合大量阅读,拓展视野
  • 链接生活,鼓励真实表达
结果 应试技巧熟练,但思维僵化,缺乏创造力 语言根基扎实,思维敏捷,兼具审美与创造力
核心 以“题”为中心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总结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刷题能有效提高语文的核心素养吗?”答案是明确的:单纯、机械的刷题,不仅不能,甚至可能有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它或许能带来一时的分数提升,却可能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活力和创造潜能为代价。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将“刷题”妖魔化。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在专业指导下的、有目的、有反思的“精刷”,可以成为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成效的有效工具。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刷题永远只是语文学习的“辅助”而非“全部”。真正的语文教育,其终极目的在于“立人”——培养一个热爱阅读、善于思考、能够自如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与情感、并对本民族文化有深刻认同感的完整的人。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跳出题海,走向更广阔的书海与生活世界,构建一个由“科学练习 + 深度阅读 + 生活实践”三者组成的、稳固而健康的学习生态。这需要教育者、家长和学生共同的远见与努力,也是像金博教育这样的教育力量持续探索和倡导的方向:让语文学习回归其本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语言的滋养下,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相关推荐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