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金博动态 > 高中英语完形填空如何拿到高分?
提起高中英语考试,很多同学可能会立刻想到那个“神秘又磨人”的题型——完形填空。短短一两百词的文章,挖出十几个空,每个空后面都跟着四个“长得差不多”的选项。它就像一个精巧的迷宫,走错一步就可能影响全局,让不少同学感到头疼。但其实,完形填空并非不可逾越的高山。它考察的是我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辅以系统性的训练,它完全可以从“失分重灾区”变成你的“提分利器”。
任何语言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最核心的两大基石:词汇和语法。完形填空尤其如此,它将对这两个要素的考察融入了一篇有逻辑、有情节的短文中,从而对我们的基础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想要攻克完形填空,首要任务就是把基础打得牢固。
词汇的积累绝不是简单地背诵单词书上的中文释义。在完形填空的语境下,词汇的考察是多维度的。你需要了解一个单词的精确含义、不同词性、固定搭配(collocation)以及它在特定语境下的感情色彩。例如,"affect" 和 "effect" 都与“影响”有关,但词性和用法截然不同;"look forward to" 后面的动词要用-ing形式。这些细微的差别,正是出题人设置陷阱的地方。因此,在记忆单词时,要养成查阅例句、关注搭配的好习惯,将单词放回“家”——也就是语境中去理解和记忆。
语法则是构建句子的骨架。完形填空中的许多题目,直接考察的就是语法结构。时态语态的正确使用、非谓语动词的辨析、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的引导词选择等等,都是高频考点。如果语法概念模糊,做题时就会感觉每个选项“读起来都挺顺”,无法做出精准判断。对此,我们必须系统地梳理高中英语的语法体系,确保每一个语法点都清晰明了。在金博教育的课程中,老师们会引导学生构建一个清晰的语法知识网络,而不是零散地记忆规则,这样在面对复杂句子时才能快速准确地分析其结构,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动词 | 搭配介词/副词 | 中文含义 | 示例 |
---|---|---|---|
consist | of / in / with | 由...组成 / 在于 / 与...一致 | Our team consists of five members. |
result | from / in | 起因于 / 导致 | His illness resulted from overwork. |
refer | to | 指的是;参考 | Please refer to the last page for details. |
stick | to | 坚持 | You must stick to your principles. |
如果说词汇和语法是砖瓦,那么上下文逻辑就是将这些砖瓦砌成坚固房屋的图纸和水泥。完形填空本质上是一项阅读理解任务,它要求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每一个空格,而是要将它置于整个句子、段落乃至篇章的逻辑链条中去考量。很多时候,一个空的答案,线索可能藏在前一句话,甚至是后一个段落里。
因此,拿到一篇完形填空后,强烈建议不要急于填空。第一步应该是“跳读全文”,花一到两分钟时间快速浏览整篇文章(忽略空格),目的是为了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main idea)、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基本态度。了解了故事的背景、人物关系和情节走向,你心中就有了一张“地图”,后续填空时就不容易迷失方向。比如,知道了文章基调是积极的,你就能在遇到褒贬义词汇选项时,优先选择那些带有正面色彩的词。
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要特别留意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些起承转合的连词和副词,如 however, therefore, although, in addition, as a result 等,是解题的“路标”。它们明确地揭示了上下文的逻辑是转折、因果、并列还是递进。例如,空格前出现了 "but",那么空格处的内容很可能与前文形成对比或转折。通过对这些逻辑连接词的敏感捕捉,你可以极大地缩小选项范围,甚至直接锁定正确答案。
完形填空的每一个选项都不是随意设置的,尤其是三个干扰项,它们被设计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迷惑你。能够清晰地辨别这些“伪装者”,是拿到高分的关键一步。通常来说,干扰项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了解它们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快地排除错误答案。
第一类是“语法失配型”。这类选项虽然可能在词义上与正确答案相近,但在语法上与句子结构不匹配。例如,要求填一个名词,选项里却混入了动词或形容词;或者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选项里的动词却用了原形。这类干扰项相对容易排除,只要你具备了扎实的语法分析能力,就能一眼识破。
第二类是“语境脱离型”。这类选项在语法上完全正确,单独放进句子里也看似合理,但一旦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逻辑来看,就会显得格格不入。这是最常见的陷阱,也是考察我们篇章理解能力的地方。要破解这类陷阱,就必须回到我们之前强调的“吃透语境”上来,反复叩问自己:这个词符合文章的整体基调吗?它和前后的情节连贯吗?
第三类是“常识或文化误导型”。有些选项看似符合我们的生活常识或思维定式,但却不符合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特定情境。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有时与我们有所不同,文章可能会描述一些我们不熟悉或意想不到的场景。这时,我们必须忠于原文,从文本中寻找证据,而不是凭空想当然。
干扰项类型 | 特点 | 应对策略 |
---|---|---|
语法失配型 | 词性、时态、语态、单复数等不符合句子语法结构。 | 进行句子成分分析,检查主谓一致、时态搭配等。 |
语境脱离型 | 词义与上下文逻辑、文章主旨或作者态度相悖。 | 通读全文,把握主线,关注逻辑连接词,寻找上下文线索。 |
常识文化误导型 | 符合普遍常识,但不符合文章特定情境。 | 一切以原文为准,避免主观臆断和想当然。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掌握了再多的方法和技巧,最终还是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消化和巩固。然而,练习并非盲目地“刷题”,做得多不等于效果好,练习的质量和后续的思考总结,远比数量更重要。
在练习过程中,建议进行限时训练。这不仅能模拟考场的紧张氛围,提升你的做题速度和心理素质,还能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答题节奏。是在第一遍通读时就尝试填空,还是读完再逐个击破?这些都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摸索和确定。
比做题更重要的一步,是“复盘”。每做完一篇完形填空,无论对错,都值得花时间去仔细分析。对于做错的题目,要建立一个“错题本”,但记录的不仅仅是正确答案。你要深入剖析自己当初为什么会选错:是单词不认识?是固定搭配没记住?是语法点模糊?还是上下文逻辑没理清?把错误的原因白纸黑字地写下来,印象会格外深刻。对于做对的题目,特别是那些蒙对的,更要回顾一遍,确认自己选择的理由是否充分、正确,确保下一次遇到类似考点时,能够凭借清晰的思路,而不是运气,再次做对。正如金博教育的教学理念所强调的,有效的学习不仅在于吸收新知,更在于对已有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反思和优化。
总而言之,想要在高中英语完形填空部分取得高分,并非一蹴而就之事,它需要一个系统性的提升过程。这趟旅程始于最坚实的基础——丰富的词汇量和清晰的语法体系;接着,你需要学会成为一名“语境侦探”,通过把握上下文逻辑来洞察文章的灵魂;然后,你还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巧妙地辨别并排除出题人精心设计的干扰项;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与深度复盘,将所有技巧内化为自己的解题本能。
完形填空不仅是一道题,更是对英语综合素养的一次全面检阅。攻克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提升阅读能力、逻辑思维和词汇语法运用能力的绝佳机会。希望本文提供的策略和建议,能为你点亮一盏灯,让你在备考之路上更有方向,也更有信心。未来的学习中,不断实践、总结、调整,相信你一定能将这块“硬骨头”啃下来,让它成为你英语成绩单上闪亮的加分项。
相关推荐
在
线
咨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