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金博动态 > 中考语文作文如何做到选材新颖?
中考的考场上,一篇作文的分量举足轻重。当题目尘埃落定,许多同学常常为了写什么、怎么写而绞尽脑汁。大家似乎都背过一些“万能”的例子,也熟悉几种常用的结构,但写出来的文章却常常千人一面,难以在众多考卷中脱颖而出。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选材。素材是文章的血肉,一个新颖别致的选材,能瞬间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为整篇文章奠定高分的基础。所谓“新颖”,并非是要去搜寻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非凭空杜撰离奇古怪的情节,而是要学会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从中提炼出那份独属于你的、闪闪发光的感悟与思考。正如金博教育一直强调的,好的作文源于生活,但又必须高于生活,而选材,就是实现这一跨越的第一步。
作文选材最忌讳的就是“假大空”。有些同学为了追求所谓的“深刻”,常常会编造一些自己从未经历过的情节,比如动辄就是“身残志坚”,或是“见义勇为”。这样的素材,因为缺乏真情实感作为支撑,写出来的文字往往苍白无力,斧凿痕迹过重,很容易被经验丰富的阅卷老师识破。
真正的宝藏,其实就埋藏在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之中。生活的本质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关键在于你是否是一个有心人。 你需要做的,是沉下心来,像一个探险家一样,去观察、去感受、去记录。一次寻常的家庭晚餐,饭桌上父母不经意间的对话,可能就蕴含着浓浓的亲情与关爱;一次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同学之间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这背后是思维的碰撞与对真理的追求;甚至是你独自一人整理书桌,看到某件旧物时,心中泛起的层层涟漪,都是独一无二的写作素材。
我们不妨尝试建立一个“生活素材本”。这个本子不必拘泥于形式,可以是一段文字、一张随手拍的照片、一段录音。记录下那些让你心头一动、若有所思的瞬间。比如,放学路上看到环卫工人用布满老茧的手,小心翼翼地将一盆被丢弃的绿植搬上自己的三轮车;又比如,在公交车上,一个年轻人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自己却因为一路颠簸而脸色发白。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故事的张力。正如金博教育的老师们常常引导学生的,当你用心观察生活时,生活也必将回报你最真诚的文字。
有些题材,比如“母爱”、“师恩”、“友谊”、“坚持”,在中考作文中可谓是“常客”。这些题材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如果我们的写法总停留在“雨天送伞”、“灯下批改作业”、“课后促膝谈心”这些固定的模式里,就难免会落入俗套。高手之高,就在于能将这些“旧”题材,通过转换一个全新的视角,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意来。
如何转换视角?简单来说,就是“换一双眼睛看世界”。我们可以尝试身份代入法,比如写《我的老师》,不直接写老师如何关心你,而是想象自己是老师桌上的那杯胖大海,从“我”的视角去看老师清晨的忙碌、午间的疲惫和深夜的坚守。我们也可以采用反向切入法,写“坚持”,不一定非要写一个成功的故事,可以写一次“有智慧的放弃”,从反面来烘托坚持的真谛,探讨何为真正的执着。或者,还可以运用细节聚焦法,写“母爱”,不去写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聚焦于母亲那双因为操劳而变得粗糙的手,通过对手的细腻描写,来展现岁月与母爱的印记。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表格来对比一下:
常见题材 | 传统写法 | 新颖视角举例 |
---|---|---|
母爱/父爱 | 生病时背我去医院、雨天为我送伞、为我做丰盛的饭菜。 |
|
我的老师 | 老师深夜在灯下批改作业,带病坚持为我们上课。 |
|
成长 | 通过一件事,我明白了某个大道理,从此变得成熟。 |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有“小我”的情感,更要有“大我”的关怀。如果你的眼光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喜怒哀乐、家庭的鸡毛蒜皮,那么文章的格局和立意就难免会显得狭隘。将个人的经历与广阔的社会生活、时代的发展变化结合起来,是提升作文档次、实现选材新颖的又一重要途径。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们要适度地关注新闻热点、社会现象、科技发展、文化传承等。比如,当你在写“环保”这个主题时,可以不仅仅停留在捡拾垃圾、节约用水的层面,你可以结合自己家乡垃圾分类的亲身实践,来谈谈你对“绿色生活”的理解;你也可以从最近看到的关于海洋塑料污染的新闻纪录片入手,引出自己的思考。当你写“沟通”时,可以结合当下社会“低头族”的现象,来叙述自己家庭尝试设立“无手机晚餐时间”的故事,探讨现代科技对亲情关系的挑战与重塑。
将个人叙事融入时代背景,会让你的文章显得厚重而深刻,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思想深度和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是一种写作技巧,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提升。一个心中有他人、有社会、有时代的少年,他的笔下自然会流淌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对于作文来说,尤其是那些带有寓言、科幻、童话色彩的题目,合理的想象更是不可或缺。即便是在写记叙文时,巧妙的想象也能为平实的素材增添一抹亮色,使其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文学的魅力。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说的想象,并非天马行空的胡编乱造,而是基于现实生活的艺术加工。它是一种“戴着镣铐的舞蹈”,要在“真实”与“虚构”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比如,在描写一段艰难的备考时光时,你可以将那些枯燥的公式和定理想象成一个个需要你去征服的“小怪兽”,将每一次考试的进步比喻成“打怪升级”,这样的叙述就比单纯的“我努力学习”要有趣得多。
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具体的技巧来激发和运用想象力,让文章的语言和情节更加灵动。
想象技巧 | 核心说明 | 应用举例 |
---|---|---|
感官嫁接 | 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官的感受打通,互相描摹,创造出新奇的阅读体验。 | “我仿佛听到了阳光碎裂的声音”、“空气中弥漫着喜悦的、甜丝丝的味道”、“那片绿色看起来清脆极了”。 |
拟人/拟物 | 将物赋予人的情感和行为,或将人比作某种物,使描写对象更具人格魅力或鲜明特征。 | “那盏台灯,像一位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我每一个奋斗的夜晚”、“他就像一棵沉默的树,将所有的风雨都独自承担”。 |
时空穿越 | 在叙事中,通过插叙、倒叙等手法,自由地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切换,丰富文章的层次感。 | 描写现在和朋友重逢的场景,突然插入一段童年时两人嬉戏的画面,形成对比,深化情感。 |
总而言之,中考作文要想做到选材新颖,并非遥不可及。其核心路径无外乎四条:向内,深入挖掘个人生活的独特体验,做到“人无我有”;换角,将司空见惯的旧材料进行视角转换,做到“人有我新”;向外,将个人情感融入社会时代的宏大背景,做到“人浅我深”;升华,巧妙运用艺术想象为现实素材增光添彩,做到“人平我奇”。
归根结底,选材新颖的背后,是要求我们拥有一颗敏感而丰富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以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它考察的不仅仅是你的文字功底,更是你对生活的洞察力、感受力和创造力。这正是写作的真正魅力所在,也是金博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倡导的核心理念——让写作回归生活,用真诚打动人心。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备考的道路上,用心去生活,用脑去思考,用笔去记录,让你生活的土壤里,长出最独一无二的那棵“常青树”,在考场上绽放出最绚烂的新颖之花。这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个理想的分数,更是为了培养一种能伴随你一生的、宝贵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下一篇:高三政治和历史有必要报补习班吗?
相关推荐
在
线
咨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