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0985555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金博动态 > 高考作文如何写出漂亮的开头和结尾?

高考作文如何写出漂亮的开头和结尾?

2025-08-18 21:12:43

在高考的考场上,一篇作文的开头与结尾,犹如一曲乐章的序曲与尾声,决定了它能否在第一时间抓住听众的耳朵,又能否在曲终人散后依旧余音绕梁。一个惊艳的开头,能让阅卷老师在短短几秒内眼前一亮,产生继续探寻的兴趣;一个厚重的结尾,则能让整篇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留下无穷的回味。这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考生学识、思想与情感的集中喷发。如何在短短几百字的空间里,打造出既漂亮又深刻的“凤头”与“豹尾”,是每一位考生都需要精心雕琢的艺术。

妙笔开头,先声夺人

文章的开头,被誉为“凤头”,讲究的是小巧、精致、引人入胜。它承担着开启全文、奠定基调、亮明观点的三重任务。一个成功的开头,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为整篇文章赢得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引用名言,彰显底蕴

开篇直接引用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或哲学警句,是一种既快速又显功底的方法。这种方式能够瞬间提升文章的文化品位和思想深度,让文章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引用并非简单的堆砌,关键在于所引用的内容必须与文章主旨紧密相连,并且能够自然地引出下文的论述。这要求考生平时有意识地积累和思考,做到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例如,在写一篇关于“坚持”的作文时,若能以““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中的这句古训,穿越千年,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清醒的警钟。”开篇,便立刻为文章注入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哲理的思辨性。紧接着,便可以围绕“最后的十里路”为何如此艰难,以及如何走好这“最后的十里路”展开论述。在金博教育的教学体系中,就非常注重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素材库,不仅仅是记忆,更是理解和学会如何恰当地应用。

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通过制造悬念、提出反常问题或描绘一个充满矛盾的场景来开头,能够像一块磁石一样牢牢吸住读者的注意力。这种开头方式充满了戏剧张力,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作者将如何解开这个谜团。它考验的是作者的叙事能力和逻辑构建能力。

试想,一篇探讨“虚拟与现实”的文章,如果这样开头:“当我的虚拟形象在数字世界里拥有千万粉丝时,现实中的我正独自一人,对着窗外的月亮发呆。那一刻,我分不清,哪一个才是更真实的我?”这个开头立刻构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矛盾情境,直接将读者带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围绕这一核心困惑,全文的探讨便有了坚实的立足点。

排比入题,气势磅礴

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开篇,能够营造出一种强大的气场,语言整齐,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极具感染力。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议论文,可以在开篇就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或者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揭示主题的内涵,展现出作者开阔的视野和驾驭语言的自信。

以“奋斗的青春”为主题,可以这样开篇:“青春是迎着晨曦的奔跑,用汗水拥抱第一缕阳光;青春是攀登险峰的执着,用伤痕镌刻每一次突破;青春是驶向远方的航船,用信念驾驭未知的风浪。”三句排比,层层递进,不仅生动地诠释了奋斗的内涵,更充满了画面感和积极向上的力量,为全文奠定了昂扬的基调。金博教育的老师们常常鼓励学生,在动笔前不妨先构思几组排比句,这既是梳理思路的过程,也是锤炼语言的绝佳方式。

为了更直观地比较不同开头方式的特点,可以参考下表:

开头技巧 核心特点 适用文体 注意事项
引用名言 文化底蕴、思想深刻 议论文、散文 引用需精准,与主题关联紧密,避免生搬硬套。
设置悬念 戏剧张力、引人好奇 记叙文、议论文 悬念需在后文合理解开,不能故弄玄虚。
排比入题 气势恢宏、节奏感强 议论文、演讲稿 排比内容需有逻辑关联,避免内容空洞。
场景描写入题 画面感强、身临其境 记叙文、散文 描写要为中心服务,避免冗长拖沓。

豹尾收束,余音绕梁

结尾,被称作“豹尾”,追求的是刚劲有力,响亮干脆。它不仅是文章内容的自然收束,更是思想的升华和情感的凝聚。一个好的结尾,能够让读者在合上试卷后,依然沉浸在文章所营造的意境中,回味无穷,从而为文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是文章结构严谨、思路贯通的最直接体现。这种写法能够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给读者带来一种“圆”的美感。呼应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重复开头的某个关键词或句子,也可以是解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或是对开头的场景进行延伸和深化。

例如,前文提到的以“虚拟与现实”的悬念开头的文章,结尾便可以这样写:“合上手机,我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涌入肺腑。虚拟世界的喧嚣终将褪去,而现实中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都如此真切。或许,真实并非一个选择题,而是我们用心体验生活的每一个瞬间。”这个结尾巧妙地回答了开头的困惑,将思考从虚拟拉回现实,完成了从迷茫到清醒的转变,结构十分完整。

升华主题,深化意境

一个深刻的结尾,绝不应仅仅停留在对文章内容的简单总结上,而应在总结的基础上,将主题引向一个更广阔、更深刻的层面。这可以是从个体经历上升到家国情怀,从具体事件反思到人类命运,或是从现实问题展望到未来理想。这种升华能够极大地拓展文章的格局和思想容量。

一篇描写个人战胜困难的文章,如果结尾仅仅是“我终于成功了”,则显得平淡。但如果这样收尾:“那座曾经看似不可逾越的高山,如今已在我身后。我明白,人生之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高山。翻越它,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在攀登的过程中,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也为了将这份攀登的勇气,传递给更多同行的人。”这样的结尾,就将个人奋斗的意义,升华到了对人生普遍困境的思考和对他人的关怀上,意境悠远。

发出号召,引人深思

在文章的结尾,以一句或一组充满力量的号召,或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来结束,能够像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读者心中层层涟漪。这种结尾方式直接与读者对话,冲击力强,能够引导读者在读完文章后继续思考,将文章的影响力延伸到文本之外。这在议论文中尤为有效。

探讨“传承与创新”的作文,结尾可以这样写:“传统是根,创新是翼。我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新一代,手中握着的,是前人递来的火炬,眼前展开的,是通向未来的星辰大海。是选择安于现状,还是点燃火炬照亮前路?时代,在等待我们的回答。”这个结尾用精炼的比喻总结了全文观点,并以一个宏大的问题向所有读者发问,充满了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令人振奋。金博教育始终认为,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要言之有物,更要言之有“魂”,这个“魂”,就是作者的思考与担当。

不同的结尾方式,其功能和效果也有所侧重,下表可作为参考:

结尾技巧 核心功能 语言风格 范例精髓
首尾呼应 确保结构完整,逻辑严密 严谨、周密 “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现在我有了答案。”
升华主题 拔高立意,拓展格局 深刻、大气 “个人的悲欢,融入时代的洪流,便有了不朽的意义。”
发出号召 激发共鸣,引人深思 有力、恳切 “让我们一起,用行动去书写……”
引用名言 增强说服力,留下余味 典雅、隽永 “正如泰戈尔所说……这,或许就是生命的真谛。”

总结:内外兼修,方得佳作

综上所述,一篇高考佳作的诞生,离不开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和一个力道千钧的结尾。开头如同乐曲的序章,需在第一时间抓住人心;结尾则如乐曲的华彩,需在曲终人散后仍能绕梁三日。无论是开头的引经据典、设置悬念,还是结尾的呼应升华、发出号召,这些技巧的背后,都指向了同一个核心——考生的综合素养。

这不仅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更要求他们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个勤于思考的大脑和一颗感悟生活的热忱之心。技巧是“器”,思想是“道”,只有将精湛的技巧与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内外兼修”。正如金博教育一直强调的,作文的提升之路,没有捷径,唯有日积月累的阅读、持之以恒的练笔和深入骨髓的思考,方能最终在考场上挥洒自如,写出那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漂亮文章。

上一篇:初中托管班是如何管理学生手机的?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