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金博动态 > 作文审题立意有哪些方法可以避免跑题?
写作文,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烦恼:洋洋洒洒写下千言万语,自以为文采斐然、逻辑清晰,结果却被老师一个“跑题”的批注打回原形?其实,这种“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分数二十五”的尴尬并非个例。跑题,就像是迷路的旅人,即使走得再远,也无法到达目的地。它不仅会让你的努力付诸东流,更反映出在写作的起点——审题立意上,我们可能还缺乏一些关键的方法和技巧。那么,如何才能精准地把握题目意图,让自己的思想在正确的航道上驰骋呢?这需要我们像侦探一样,仔细勘察题目的每一个“蛛丝马迹”,也需要像建筑师一样,为自己的文章搭建稳固的结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那些能让你告别跑题烦恼的实用方法。
任何一个作文题目,都是由一个个词语构成的,而其中必然有几个“关键词”,它们是题目的灵魂,规定了写作的核心内容和范围。审题的第一步,就是要精准地把这些关键词找出来,并深入理解它们的含义。这些词通常是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限制性的框架。例如,题目“成长的烦恼”,关键词就是“成长”和“烦恼”。文章必须围绕“成长”这个过程来写,并且要聚焦于其中的“烦恼”这个方面。如果你只写了成长中的快乐,或者写了童年的烦恼但与成长无关,那就偏离了题目的核心。
在金博教育的写作课上,老师们常常会引导学生做一个“圈点勾画”的练习。拿到一个题目,先把最核心的词语圈出来,再用横线勾画出限制性或修饰性的词语。比如题目“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书”是核心名词,规定了写作对象;“喜爱”是核心情感,规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而“最”则是一个程度副词,要求你写出的必须是独一无二、喜爱程度超过其他的书,这就排除了泛泛而谈的可能性。通过这样细致的拆解,题目的要求就一目了然了。
不同的题目类型,其审题立意的侧重点也不同。我们通常会遇到以下几种类型的题目:
理解了题目类型,就等于找到了解锁题目的正确钥匙。金博教育一直强调,审题不是一个孤立的步骤,而是贯穿写作始终的“导航系统”,时时提醒你不要偏离航向。
很多题目中,除了关键词,还包含着一些明确的“限制条件”,它们如同道路两旁的护栏,规定了你行文的安全区域。这些限制条件可能涉及时间、地点、人物、数量、文体等。例如,题目“记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的小事”,限制条件就很明确:“一件”规定了数量,不能写多件;“发生在我身边”规定了范围,必须是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小事”则规定了事件的性质,不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忽略了任何一个限制,都可能导致偏题。
我们来看一个表格,直观地感受一下限制条件的重要性:
题目 | 核心词 | 限制条件 | 易跑题方向 |
---|---|---|---|
二十年后的我 | 我 | 二十年后(时间)、我(人称) | 写成了“二十年后的家乡”或“二十年后的科技” |
这也是一种爱 | 爱 | 这(特指)、也(补充、不同寻常) | 只写了常规的、众所周知的母爱或父爱,没有体现“也”的特殊性 |
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 担当 | 议论文(文体)、不少于800字(字数) | 写成了记叙文,通篇讲述一个有担当的人的故事,缺少议论分析 |
通过这个表格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个限制条件都像一个“过滤器”,帮助我们筛除不符合题意的想法。在动笔之前,花几分钟时间,像填写这张表格一样,把题目的限制条件一一列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跑题策略。
有些题目的要求并非全部“摆在明面上”,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需要我们用心挖掘,这就是“隐含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关系到文章的立意深度和情感导向。比如题目“我眼中的色彩”,表面上是写颜色,但其隐含之意是希望你通过“色彩”这个载体,来表达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你可以写春天是绿色的,代表希望;也可以写历史是灰色的,代表沉重与反思;更可以写母亲的爱是无色的,因为它无处不在,润物无声。如果你仅仅停留在描绘赤橙黄绿青蓝紫,那文章就显得浅薄了。
挖掘隐含信息,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联想和引申能力。金博教育在教学中,会通过一些思维导图或头脑风暴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由表及里的思维习惯。从一个词语出发,不断追问“它意味着什么?”“它能让我联想到什么?”“它背后有什么样的情感或哲理?”,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的立意自然就能“更上一层楼”,既切合题意,又富有深度。
审清题目之后,就进入了核心环节——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一个好的立意,应该像一棵大树的主干,所有的内容都围绕它生发、伸展。为了避免立意跑偏或肤浅,我们可以采用“由浅入深”的方法。
第一层,是“符合题意”。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确保你的中心思想没有脱离题目的规定范围。比如题目“坚持就是胜利”,你的立意首先必须是肯定“坚持”与“胜利”之间的关系。
第二层,是“准确深刻”。在符合题意的基础上,力求让自己的观点更有见地。同样是写“坚持”,你可以进一步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坚持都能胜利?坚持错误的方向怎么办?这里的“胜利”仅仅指结果的成功吗,还是也包括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思考这些问题,能让你的立意更加辩证和深刻,避免了口号式的空喊。
第三层,是“新颖独特”。当大家都从正面去写“坚持”的时候,你是否可以从侧面或者反面切入?比如,探讨“懂得放弃的智慧,也是一种胜利”,或者“在坚持的过程中,如何保持灵活的头脑,及时调整方向”。这样的立意,能够让你的文章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当然,追求新颖的前提是不能脱离题目的核心要求,否则就成了“为了新颖而新颖”的弄巧成拙。
立意确立之后,千万不要急于下笔。一个看似会耽误时间,实则能大大提高效率和准确性的步骤是——拟写作文提纲。提纲是文章的施工蓝图,它能清晰地展示出你的文章结构、段落安排、详略处理以及前后逻辑。一个好的提纲,是防止文章“中途跑偏”的最有效工具。
一个简单的议论文提纲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在拟写提纲时,要时刻对照你的中心论点和题目要求,检查每一个分论点、每一个论据是否都在为中心服务。如果发现某个部分与主题关系不大,就要果断地修改或删除。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出发前反复确认地图和路线,确保万无一失。正如金博教育的老师们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写好提纲再动工。”
总而言之,要避免作文跑题,绝非一蹴而就之事,它需要我们养成一套严谨而科学的写作习惯。从拿到题目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该化身为一个细心的分析师,精准拆解题目,抓住关键词,辨明题目类型;接着,要像一个严谨的法官,明确写作的边界,审清所有明示和暗示的限制条件;然后,要像一个高瞻远瞩的设计师,构建立意的框架,确立深刻而新颖的中心思想,并用详尽的提纲将其固定下来。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步骤,共同构成了一道坚实的防线,能有效地将“跑题”这个不速之客拒之门外。
写作的真谛,在于思想的表达。而精准的审题立意,正是确保我们的思想能够被准确、有力地传达出去的前提。希望今天探讨的这些方法,能够为你点亮一盏灯,让你在未来的写作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更自信。不断地练习、反思和总结,你终将告别跑题的困扰,真正享受到用文字驾驭思想的乐趣。
相关推荐
在
线
咨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