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0985555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金博动态 > 完形填空是先看文章还是先看选项?

完形填空是先看文章还是先看选项?

2025-08-19 18:30:54

完形填空,这个在各种英语考试中占据重要一席的题型,常常让众多学子感到头疼。它不仅仅是考察词汇量,更是对阅读理解、逻辑推理和语感的全方位挑战。在应对这一挑战时,一个经典的问题总会被反复提及:“做完形填空时,究竟是应该先通读全文,还是先看题目选项?”这个问题,就如同武侠世界里“剑宗”与“气宗”的纷争,各派都有自己的拥护者和理论依据。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希望能为你拨开迷雾,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题之道。

先览全局,把握文脉

主张“先看文章”的同学和老师们,我们可称之为“整体派”。他们坚信,完形填空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的基础,是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和作者的意图。脱离了语境的单词选择,就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容易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这一派的第一个核心论点是:通读全文能够构建完整的语境(Context)。一篇完形填空的文章,无论长短,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有自己的主题、情感基调和逻辑线索。比如,文章可能在讲述一个温馨感人的故事,或是在探讨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如果不先通读全文,直接看选项,我们可能会因为某个空前后几个词的搭配,而选择一个看似正确但与全文风格或主旨相悖的答案。举个例子,一个空的前后是“he felt so ___”,选项里有 a. excited, b. sad。如果文章后面讲述的是他如何克服困难最终成功,那么excited很可能是对的;但如果文章后面描述的是他收到了一个坏消息,那么sad才是正确答案。这种判断,只有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才能做出。

其次,先通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文章的段落与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都存在着各种逻辑关系,如因果、转折、并列、递进等。这些关系往往通过一些逻辑连接词来体现,而这些连接词恰恰是完形填空的高频考点。通过第一遍的快速阅读,我们可以大致梳理出文章的结构,比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或是“总-分-总”的结构。有了这个宏观的框架,在选择逻辑连接词,甚至是动词、名词时,都会更有方向感。金博教育的资深教师们常常强调,完形填空是在“戴着镣铐跳舞”,这个“镣铐”就是文章的整体逻辑,只有先熟悉了“镣铐”的限制,才能跳出优美的“舞蹈”。

直击考点,精准破题

与“整体派”相对的,是主张“先看选项”的“技巧派”。他们认为,在时间有限的考试中,效率至关重要。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去读一篇充满了空格、不完整的文章,不如直奔主题,带着问题去文章中寻找答案,这样更具针对性。

“技巧派”的核心优势在于提升解题效率,节省宝贵时间。一篇完形填空通常有15到20个空,如果先完整读一遍,再逐个做题,相当于要读很多遍。而先看选项,尤其是当四个选项是同一词性的不同单词时,我们可以迅速明确这个空考察的是词义辨析。带着这四个词的含义,回到原文的空格处,结合上下文进行比对,往往能更快地锁定答案。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上下文线索非常明显,或者考察固定搭配的题目。

此外,先看选项有助于预测文章内容和考点。很多时候,题目的选项本身就透露了大量信息。例如,如果四个选项都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如 but, however, yet, nevertheless),那么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这个空格所在句子的前后内容存在逻辑上的转折。这样一来,我们甚至不需要完全读懂前后句的每一个单词,只需判断出它们在语义上是否构成转折关系即可。同样,如果选项是四个形态相似的动词(如 affect, effect, infect, perfect),那么考察的很可能是形近词辨析。这种由点及面的方法,让考生在阅读时目的性更强,能够主动去寻找解题所需的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收全文信息。

策略融合,因人而异

事实上,“先看文章”和“先看选项”并非是水火不容的两种极端策略。在实战中,最优秀的学生往往懂得如何将二者结合,形成一种灵活多变的“融合派”策略。这种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题目的类型以及自己的英语水平来动态调整做题步骤。

对于英语基础较好,阅读速度快的学生来说,“首段精读 + 通篇速读 + 逐题攻克” 的方法可能更为高效。他们可以先仔细阅读文章的第一段,因为首段通常会点明文章的主题或背景,为全文定下基调。然后,快速地、跳跃式地通读全文,忽略空格,只为抓住文章大意和脉络。这个过程不需要太久,一分半钟左右即可。最后,再回过头来,一个空一个空地去解决。在解决具体某个空时,如果遇到困难,就可以运用“先看选项”的技巧,通过分析选项来反推考点。金博教育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方法能够帮助优秀的学生在保证正确率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解题速度。

而对于基础相对薄弱,或者面对一篇生词较多、结构复杂的文章时,则可以采用一种更为稳妥的策略。可以尝试“边读边做,逐步推进”。从文章的第一个句子开始读起,读到有空格的地方就停下来,分析该空的选项,并结合已经读过的上文内容进行选择。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将一篇大文章分解成若干个小片段,降低理解的难度。每做一个选择,都是在对前文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虽然速度可能稍慢,但能有效避免因全文理解偏差而导致的大面积失分。这种方法更注重局部的准确性,通过积累局部的正确来导向整体的胜利。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不同策略的适用场景,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

策略名称 核心步骤 适用人群/情境 优点 潜在缺点
整体派 通读全文 -> 逐一解题 阅读能力强,追求高正确率的考生 理解深刻,逻辑性强,不易偏离主旨 耗时相对较长,对阅读能力要求高
技巧派 看一题选项 -> 读一题上下文 考试时间紧张,基础稍弱,或应对固定搭配题 目的性强,速度快,能有效利用选项信息 容易断章取义,忽略全文逻辑,遇到长难句易出错
融合派 首段精读 -> 全文速览 -> 边读边做/逐题攻克 大部分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微调 灵活高效,兼顾了整体理解和细节技巧 需要考生对自身水平有清晰认知,并能灵活切换策略

总结与建议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完形填空是先看文章还是先看选项?”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并非一个非黑即白的选择题,而是一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的策略题。没有绝对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你的方法。将“整体派”的宏观把握与“技巧派”的微观突破相结合,才是通往高分之路的王道。

在此,我们提出几点具体建议:

未来的完形填空命题趋势,可能会更加注重在真实语境中考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意味着,单纯依赖技巧的“猜题”会越来越难,而基于深度理解的“解题”会变得愈发重要。因此,从长远来看,不断提升自己的真实阅读理解能力,让自己具备先看文章、把握全局的底气,同时辅以高效的解题技巧,这才是应对一切变化的根本所在。希望每一位在英语学习道路上奋斗的你,都能在金博教育的陪伴下,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把“金钥匙”,轻松开启完形填空的大门。

相关推荐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