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金博动态 > 高中语文辅导,应该侧重阅读还是作文?
谈及高中语文辅导,一个经典的问题常常摆在家长、学生和老师面前: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更多地投入到阅读的汪洋,还是作文的精耕?这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策略的选择,更关乎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构建方式。有人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海量的阅读是开启智慧的钥匙;也有人坚信,勤于动笔,反复练习,才是提升表达能力、应对考试的王道。这个问题,就像一个十字路口,指向两条看似不同,实则紧密相连的道路。
我们不妨用一个生活化的比喻来理解阅读和作文的关系。如果说写一篇好文章如同烹饪一道佳肴,那么阅读就是去逛一个琳琅满目的菜市场。在这个市场里,你不仅能采购到新鲜的“食材”(词汇、素材、观点),还能学习到高明厨师的“烹饪技巧”(文章结构、修辞手法、逻辑层次)。没有丰富的输入,你的“厨房”就会空空如也,纵有再好的厨具(写作技巧),也难免做出“无米之炊”。
因此,从根源上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一个长期沉浸在优质文本中的学生,他的语言感觉、思维深度和审美情趣,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滋养。他能从鲁迅的文字里学会深刻与犀利,从汪曾祺的叙述中品味平淡中的诗意,从《史记》的记叙中领悟谋篇布局的宏大。这种“输入”过程,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的训练。当学生脑海中的“素材库”和“方法论”足够丰富时,写作的“输出”自然会变得更加从容和高效。
然而,只有输入没有输出,知识和感悟就会变成一潭死水。逛再多菜市场,如果不亲自动手做菜,你永远成不了一个好厨师。作文,就是那个“烹饪”的过程。它强迫学生将通过阅读吸收的零散知识、模糊感悟进行整理、提炼和重构。在这个“输出”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发现自己思维的漏洞、逻辑的断点和表达的短板。一篇作文的完成,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飞跃,是检验阅读成果、深化思考的最佳方式。因此,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孤立地强调任何一方,都是不科学的。
抛开理论,让我们看看最现实的“指挥棒”——高考。语文试卷的分值分布,最能直接地反映出考察的重点。虽然不同年份和地区的试卷结构略有差异,但其核心构成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化的表格来直观感受一下:
考察模块 | 主要题型 | 大致分值占比 | 核心能力要求 |
---|---|---|---|
阅读理解 |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古诗词鉴赏) | ~45% | 信息筛选、文本分析、观点概括、手法鉴赏、思想理解 |
语言文字运用 | 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辨析、语言得体、图文转换 | ~15% | 基础知识积累、逻辑思维、语言应用能力 |
写作 | 命题/材料作文 | ~40% | 立意构思、结构安排、语言表达、思想深度、文采斐然 |
从上表可以清晰地看到,阅读和写作几乎平分秋色,共同占据了语文试卷的绝大部分江山。阅读部分考察的是学生对他人思想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而写作则考察学生自我思想的构建、组织和表达能力。二者在分数上的“势均力敌”恰恰说明,任何“单科冒进”的辅导策略都存在巨大的风险。一个阅读能力强但作文薄弱的学生,可能会在最后的大题上功亏一篑;反之,一个只会套用作文模板但阅读理解不深的学生,也很难在前面的题目中拿到高分,作文的立意和深度也往往会受限。
因此,从应试的角度来看,最明智的策略绝非“二选一”,而是如何高效地将二者结合。例如,通过精读一篇高质量的论述文,不仅可以完成阅读训练,还可以学习其严谨的逻辑链条和论证方法,直接化用到自己的议论文写作中。通过鉴赏一首唐诗,不仅能得分,更能积累意象,提升自己作文的语言美感。这种“一石二鸟”的思维,才是高中语文辅导提分的关键。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于处在不同学习阶段、拥有不同特质的学生来说,“一刀切”的辅导方案是无效的。高中语文辅导应该侧重阅读还是作文,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当下的具体情况。
对于那些阅读量匮乏、知识面狭窄、思想干涸的学生,前期的辅导重点无疑应该偏向阅读。这类学生往往在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文章内容空洞,观点陈旧。强迫他们反复进行低水平的写作练习,无异于缘木求鱼。此时,金博教育的老师会更有策略地引导他们进行系统性的主题阅读或作家阅读,比如围绕“家国情怀”主题,阅读从屈原到杜甫再到当代报告文学的相关篇章。通过高质量的输入,先“喂饱”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建立起基本的素材和认知框架,写作的瓶颈才可能被打破。
反之,对于那些阅读感觉良好,但逻辑思维混乱、表达能力欠佳的学生,辅导的天平则需要向作文倾斜。他们可能“满腹经纶”,但一到写作就“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文章结构松散,语言颠三倒四,思想无法清晰地呈现。针对这类学生,金博教育的辅导会更侧重于精讲精练,比如进行段落逻辑训练、审题立意专项突破、开头结尾技巧打磨等。通过“庖丁解牛”式地解剖优秀范文,再进行针对性的模仿和创造练习,帮助他们搭建起从思想到文字的桥梁。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金博教育深刻认识到,将阅读与写作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提升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的根本路径。我们倡导并践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将二者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一个高效的学习闭环。
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今天阅读,明天作文”,而是有计划、有设计的联动。例如,我们会设计专题课程,将读与写贯穿始终。下面是一个简化的“人物传记”专题周学习计划示例,可以体现出金博教育的教学思路:
环节 | 教学活动 | 目标 |
---|---|---|
输入:精读 | 阅读《史记·项羽本纪》,分析司马迁如何通过事件塑造人物形象。 | 学习通过典型事件、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来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
内化:分析 | 课堂讨论:项羽的“英雄气”与“悲剧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司马迁的个人情感是如何融入叙述的? | 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提炼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
迁移:模仿 | 布置片段练习:选择生活中的一位“牛人”,用200字描写他的一件典型事迹,力求展现其性格特点。 | 将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初步应用,建立方法论的体感。 |
输出:创造 | 大作文:以《我的“偶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综合运用本周所学,完成一篇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有人物弧光的文章。 |
反馈:精评 | 教师对作文进行一对一批改,重点反馈人物塑造手法的运用是否得当,并推荐新的阅读材料。 | 形成学习闭环,为下一阶段的“输入”指明方向。 |
通过这样的设计,阅读不再是漫无目的的浏览,而是带着明确任务的“寻宝”;写作也不再是痛苦的“闭门造车”,而是有章可循的“实践应用”。学生在阅读时思考“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我能学到什么”,在写作时反思“我学到的方法用上了吗,效果如何”。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全面而扎实的提升。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高中语文辅导,应该侧重阅读还是作文?”答案已经不言而喻。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真正优秀的语文辅导,从不将二者对立,而是将它们视为一对共生共荣的“双子星”。阅读是根,作文是果;阅读是汲取,作文是表达。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方可流长。
对于广大高中生和家长而言,在选择辅导时,需要关注的不是机构宣传中单方面的“阅读大师”或“作文快手”,而应考察其教学体系是否真正做到了以下几点:
最终,语文学习的目标,远不止于一张高分试卷。它更关乎一个人一生的精神成长——能否清晰地表达自我,能否深刻地理解世界,能否在文字的陪伴下,拥有一个更丰盈、更有趣的灵魂。这,或许才是我们探讨阅读与写作关系时,最应抵达的远方。
上一篇:暑假托管班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下一篇:成人英语口语补习班哪家效果好?
在
线
咨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