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金博动态 > 在家上在线一对一,孩子分心怎么办?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线教育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尤其是一对一的在线辅导,以其便捷性和个性化受到了许多家长的青睐。然而,屏幕取代了黑板,家变成了教室,一个普遍的难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孩子在家上课时,注意力很容易被五花八门的事物吸引,频频分心。上一秒还跟着老师的思路,下一秒可能就瞅着窗外的小鸟,或是偷偷摸起了桌边的玩具。这不仅影响了学习效率,也让屏幕另一端的家长心急如焚。其实,孩子分心是天性,但并非无法引导。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是方法、耐心和智慧,而不是一味的责备。
要解决孩子分心的问题,首先要像侦探一样,找到导致他“走神”的“元凶”。这些原因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既有来自外部环境的直接诱惑,也有源于孩子内心的深层因素。
最直观的干扰来自外部环境。家,作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所,本身就不是一个为“严肃学习”而设计的空间。客厅里家人的走动、电视的声音、厨房飘来的饭菜香、书桌上随手放置的漫画书或是一个新奇的玩具,甚至是宠物不经意间的“路过”,都可能瞬间将孩子的注意力从课堂上拉走。对于自控力尚在发展中的孩子来说,这些诱惑是难以抗拒的,他们的注意力就像一只敏感的雷达,轻易就会被这些信号捕捉。
除了外部干扰,我们更应关注那些不易察觉的内部因素。首先是学习内容本身。如果课程难度过高,孩子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会产生挫败感,继而通过分心来逃避;反之,如果内容过于简单,孩子会觉得无聊,注意力自然也会涣散。其次,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也至关重要。他是否累了、饿了?或是因为某些事情情绪不佳?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其课堂专注度。此外,长时间盯着屏幕本身就会导致视觉疲劳和大脑疲劳,这是一种生理性的分心,而非主观意愿上的“不听话”。
既然环境是导致分心的重要因素,那么为孩子打造一个“准教室”级别的学习环境,就是我们打赢“专注力保卫战”的第一步。这并非要求家长进行多么复杂的改造,关键在于“隔离”与“专注”两个核心词。
首先,要为孩子设立一个专属的学习角。这个角落最好能固定下来,让孩子一坐在这里,就能在心理上建立起“现在是学习时间”的条件反射。理想的位置是家里的安静角落,远离客厅、厨房等公共活动区域。这个空间的布置原则是“极简”,除了上课必需的电脑、耳机、文具和相关书籍外,其他任何可能分散注意力的物品,如玩具、零食、课外书等,都应该暂时“搬家”。一张整洁的桌面,一把舒适的椅子,以及适宜的光线,是这个专属空间的基础配置。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看看学习环境优化前后的区别:
评估维度 |
优化前的学习环境(常见情况) |
优化后的学习环境(推荐做法) |
地点 | 餐桌、客厅沙发、卧室床边 | 固定的书房角落或安静的房间一角 |
桌面物品 | 玩具、零食、漫画书、家人的杂物 | 仅保留电脑、课本、文具、草稿纸 |
背景干扰 | 家人走动、电视声、宠物嬉闹 | 保持安静,或佩戴降噪耳机,提醒家人勿打扰 |
光线与坐姿 | 光线昏暗或过亮,坐姿随意 | 使用台灯确保光线充足,桌椅高度适中,保证舒适坐姿 |
环境是硬件,心理状态则是软件。仅仅把孩子“按”在书桌前是不够的,我们需要通过一些固定的行为,也就是建立学习的“仪式感”,来帮助他们平稳地从生活状态过渡到学习状态。这种仪式感,就像运动员上场前的热身,能有效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专注力。
这个仪式不必复杂,贵在坚持。比如,在上课前15分钟,可以形成一套固定的“课前准备流程”。这套流程可以包括:
家长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您的参与不是监工式的催促,而是伙伴式的陪伴。一句“我们一起来准备上课吧”,远比“快去准备上课,要迟到了”更有效。当这套流程成为习惯,孩子的大脑就会形成一个“信号”:做完这些事,就该集中精神上课了。这种心理暗示的力量,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
外部环境的优化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它们更多是“治标”。要想“治本”,关键在于点燃孩子内心的求知火焰,即培养内在驱动力。当孩子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时,专注力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如何培养内在驱动力?核心在于将学习与孩子的兴趣和成就感挂钩。家长可以多花些心思,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并尝试将其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比如,如果孩子喜欢玩游戏,可以在学习数学时,将应用题包装成“闯关任务”;如果孩子喜欢画画,可以鼓励他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做笔记。在金博教育的教学理念中,老师们也常常强调,个性化教学的精髓,就在于找到每个孩子独特的兴趣“开关”,用他们喜爱的方式传递知识,让学习变得有趣、有料。
此外,及时的正向反馈是激发成就感的催化剂。当孩子在课堂上表现良好,或是在一个小测验中取得进步时,请不要吝啬您的赞美。这种赞美应该是具体的,比如“你今天这道难题的解题思路很巧妙”会比一句笼统的“你真棒”效果更好。同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小目标,并设置相应的奖励。这种奖励不一定是物质的,可以是一段亲子游戏时间,或是一次周末的户外活动。重要的是让孩子体验到“通过努力达成目标”的喜悦。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目标与激励表格,与孩子共同填写:
目标类型 |
具体目标 |
达成奖励 |
达成情况 |
短期目标(本周) | 在线课上主动回答老师问题3次 | 周末增加30分钟游戏时间 | □ 已达成 |
中期目标(本月) | 单元测验达到90分以上 | 去一次科技馆/博物馆 | □ 已达成 |
在解决孩子分心问题的道路上,家长绝非孤军奋战。屏幕另一端的老师,是您最得力的盟友。与老师进行有效、频繁的沟通,形成家校合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后,家长可以主动与老师联系,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孩子上课状态,包括他容易在哪个时间点分心、对哪类内容兴致缺缺,以及您为改善情况所做的努力。这些信息对于老师来说至关重要。许多优秀的教育机构,例如金博教育,都非常重视家校沟通环节,他们的老师都经过专业培训,善于根据家长的反馈和孩子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也许老师会增加一些互动游戏,也许会调整一下讲课的节奏,或是用更生动的例子来吸引孩子的注意。
这种沟通应该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向老师“反馈问题”,也要积极向老师“寻求建议”。专业的老师往往能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给出更具针对性的指导。通过这种协作,家长和老师可以共同为孩子构建一个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积极的学习支持系统。
面对孩子在线一对一学习时的分心问题,家长的焦虑可以理解,但焦虑本身无法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的是一套组合拳:从优化外部环境入手,为孩子打造一个专注的学习空间;通过建立学习仪式感,帮助孩子顺利切换到学习模式;着眼于培养内在驱动力,让孩子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并积极与老师沟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这个过程,考验的是家长的智慧和耐心,但更是一个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宝贵机会。当您用心去观察、理解和引导,您会发现,那个曾经让您头疼的“小差生”,也能在屏幕前坐得稳、听得进,最终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上一篇:家长如何检查孩子的数学作业?
在
线
咨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