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金博动态 > 看图作文的审题和构思有哪些步骤?
看图作文,对于许多同学来说,就像是面对一张神秘的藏宝图。图画里藏着丰富的信息和待人发掘的深意,但如果不知道如何解读这张“图”,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不知道从何下笔。其实,这并不可怕。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审题和构思方法,你就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探险家,轻松找到通往高分作文的路径。这个过程不仅是写作技巧的锻炼,更是一次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的全面提升。它要求我们不仅要“看”,更要“看懂”,从画面的每一个角落捕捉信息,再用联想的翅膀,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变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故事。
拿到一幅图,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看个大概,然后就急着动笔。但这种“走马观花”式的观察,很容易错失关键信息,导致作文内容肤浅、偏离主题。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动笔之前,花上几分钟时间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写好一篇看图作文的基石。在金博教育的写作课程中,老师们总是强调,要将自己想象成一名侦探,不放过画面中的任何蛛丝马迹。
这种观察应该是多维度的、全方位的。首先要看清“画了什么”,即画面的基本元素。这包括人物、动物、景物、物品等。你需要仔细辨认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衣着、相貌、神态和动作;分析景物所处的环境、季节和时间。这些静态的元素共同构成了故事发生的基础舞台。为了帮助同学们建立系统性的观察习惯,我们可以利用一个简单的表格来梳理画面的基本信息,确保没有遗漏。
观察类别 | 观察要点 | 举例说明 |
人物 | 身份、年龄、表情、动作、眼神、衣着 | 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男孩(学生),眉头紧锁(焦虑),正费力地扶起一位摔倒的老奶奶(助人为乐)。 |
环境 | 地点(室内/室外)、时间(白天/黑夜)、天气、季节 | 放学后的马路边,夕阳西下,地面有积水(可能刚下过雨)。 |
事物 | 关键物品的特征、位置、作用 | 散落一地的水果(老奶奶的物品),一个滚到远处的苹果(细节)。 |
构图与色彩 | 画面主体、背景、色彩基调 | 人物在画面中央(主体突出),背景是模糊的行人(衬托),整体色调温暖(情感基调)。 |
其次,要看懂“怎么画的”。这涉及到对画面构图、色彩、光影等艺术手法的理解。画家为什么把主要人物放在中心位置?为什么用温暖的色调而不是冷色调?这些细节往往暗示了画面的情感基调和主题思想。比如,一幅描绘家庭的图画,如果色彩明亮、温暖,通常传达的是幸福、和谐的主题;反之,如果色彩灰暗、冷峻,则可能暗示着矛盾或悲伤。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捕捉和分析,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住画面的“言外之意”。
如果说细致观察是“看山是山”,那么深入思考就是“看山不是山”的升华过程。观察让我们掌握了画面的表层信息,而思考则要带领我们潜入画面的深处,挖掘其背后隐藏的主题和寓意。一篇优秀的看图作文,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画面的简单描述上,而应该有自己的“立意”,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个“立意”就是文章的灵魂,决定了文章的高度和深度。
挖掘主旨的第一步,是建立画面元素之间的联系。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图中人物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它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通过自问自答,将静态的、孤立的画面元素串联成一个具有因果关系的动态故事链。例如,看到一个孩子在灯下读书,妈妈端来一杯牛奶。我们可以思考:孩子为什么这么晚还在学习?可能是为了即将到来的考试,也可能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妈妈的举动又体现了什么?是深沉的母爱和默默的支持。这样一来,故事的内涵就丰满了。
在金博教育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会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立意训练,避免思维的单一化。同一幅图,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可以提炼出完全不同的主旨。这就像面对同一座山,从山脚、山腰、山顶看到的风景各不相同。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最能驾驭、也最具积极意义的角度作为文章的主旨,是构思的关键一步。
画面内容 | 浅层立意(就事论事) | 深层立意(引申升华) |
小苗在石缝中顽强生长 | 描述小苗生命力强。 | 赞美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论证磨难是成功的垫脚石。 |
两人合作植树 | 记录植树的过程。 | 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倡导爱护环境、绿化家园的环保意识。 |
一个人看着破碎的镜子 | 讲述镜子是如何打碎的。 | 探讨如何面对失败与不完美;阐述知错能改、勇于面对现实的品质。 |
确立了主旨之后,你的所有叙述、描写和议论都要像众星捧月一样,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展开。这能确保你的文章形散而神不散,即使情节再曲折,情感再丰富,最终都能回归到主题的轨道上,给读者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看图作文的画面往往只是一个瞬间的定格,它没有“前因”,也缺少“后果”。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合理、丰富的想象是让画面“活”起来、让故事“满”起来的魔法。想象不是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而是要戴着“镣铐”跳舞——这个“镣铐”就是画面的内容和确立的主旨。
想象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故事的延展和细节的填充。
需要强调的是,想象必须“合理”。所谓合理,就是要符合生活逻辑和人物性格。一个乐于助人的角色,他的言行就应该充满善意;一个骄傲自满的角色,他的心理活动就可能带着一丝不屑。不能凭空捏造,更不能让故事情节与画面信息产生矛盾。一个成功的想象,是能让读者在读完你的文章后,回过头再看那幅图,会心一笑,觉得“嗯,故事就应该是这样的”。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有了好的材料(观察所得)和好的设计图(立意和想象),接下来就要开始“施工”了,也就是谋篇布局。一个清晰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它能让你的思想和内容井然有序地呈现出来,引导读者顺畅地阅读。很多同学作文写得“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根源就在于动笔前没有规划好文章的结构。
对于看图作文来说,最常用也是最稳妥的结构就是“总—分—总”式的结构,具体到故事类文章中,通常演变为“起因—经过—结果”的线性叙事结构。
在规划好大的结构框架后,还要思考段落的划分。一个段落最好只围绕一个意思来写,适时分段能让文章层次分明,也便于读者喘息和思考。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衔接,可以使用一些过渡性的词语或句子,如“于是”、“就在这时”、“从那以后”等,使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流畅。正如金博教育的老师所说:“好的结构就像一条清晰的路线图,能带领读者毫不费力地到达你想让他们去的地方。”
总而言之,看图作文的审题与构思是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系统工程。它始于细致的观察,要求我们像侦探一样,全面捕捉画面的显性信息和隐性线索;接着进入深刻的思考,通过挖掘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提炼出文章的灵魂——主旨;然后是合理的想象,为静止的画面补充前因后果和生动细节,让故事丰满起来;最后是精心的谋篇布局,搭建起清晰稳固的文章结构,将思想内容有序地呈现出来。
掌握这四个步骤,并勤加练习,看图作文将不再是令人头疼的难题,而会变成一个充满乐趣的创作过程。它不仅能提升你的写作能力,更能培养你细致的观察力、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丰富的创造力。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运用这些方法,将每一幅图画都解读成一篇精彩纷呈的文章,在文字的世界里,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与智慧。
相关推荐
在
线
咨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