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0985555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金博动态 > 如何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

如何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

2025-10-18 18:29:55

在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奇妙世界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函数曲线,它们如同连绵起伏的山脉,有高峰也有低谷。如何精确地找到这些曲线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呢?这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数学问题,更在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众多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例如,工程师需要计算出桥梁在何种承重下形变最大,商人希望知道在何种产量下利润能达到峰值。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钥匙,就藏在微积分的核心工具——导数之中。通过运用导数,我们能够像拥有了一双锐利的眼睛,洞察函数变化的内在规律,从而精准地定位那些我们称之为“极值”和“最值”的关键点。

极值与最值的辨析

什么是函数的极值

在我们正式开始“寻宝”之前,首先要明确目标是什么。在函数的世界里,极值(Extremum) 指的是函数在某个局部区域内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想象一下你正在一段蜿蜒的山路上行走,当你到达一个山峰时,这个点在你附近的区域里是最高的,我们称之为一个极大值点;而当你走到一个山谷的底部时,这个点在你周围的区域里是最低的,我们便称之为一个极小值点。极大值和极小值被统称为极值。

需要强调的是,极值是一个“局部”的概念。一座山脉可以有很多个山峰和山谷,也就是说,一个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可能拥有多个极大值和极小值。最高的山峰不一定就是整条山脉的最高点,它只是一个局部的制高点。因此,函数的极大值不一定大于其所有的极小值,它只是在其“邻里”中称王称霸。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它帮助我们区分局部最优和全局最优的区别。

极值与最值的不同

与极值的局部性相对的,是最值(Absolute Extremum)的全局性概念。一个函数在整个定义域(或者一个特定的闭合区间)内,那个最大大不过、最小小不过的值,就是函数的最值。其中,最大的那个值被称为最大值(Absolute Maximum),最小的那个值则被称为最小值(Absolute Minimum)。一个连续函数在一个闭合区间内,必然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这是由微积分中的“极值定理”所保证的。

简而言之,极值是“山峰”和“山谷”,而最值则是“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最值必然会出现在极值点或者区间的端点上,但极值点不一定就是最值点。在金博教育的课堂上,老师们常常用生动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班级里每次小测验的第一名是极值,而整个学期的总分第一名才是最值。我们的目标就是利用导数,既能找到所有的小山峰,也能最终确定那座最高的珠穆朗玛峰。

导数——寻找极值的向导

导数的方向指示作用

导数究竟是如何帮助我们找到极值的呢?导数的几何意义是函数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这个斜率揭示了函数在该点的瞬时变化趋势。当导数 f'(x) > 0 时,切线斜率为正,表示函数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即函数是单调递增的;反之,当导数 f'(x) < 0>单调递减的。

那么,在山峰(极大值)或山谷(极小值)的顶点处,会发生什么呢?在这些点,函数的变化趋势发生了逆转,从上升变为下降,或者从下降变为上升。在平滑的曲线上,这个转折点的切线一定是水平的,也就是说,它的斜率为零。因此,我们得出一个至关重要的结论:如果函数在某点可导且取得极值,那么该点的导数必为零。这些导数为零的点,我们称之为驻点(Critical Point)。驻点是极值点的“重点嫌疑人”,是我们寻找极值的第一步。

驻点与极值点的关系

找到了所有驻点,是不是就找到了所有的极值点呢?答案是:不一定。驻点只是极值点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换句话说,极值点一定是驻点(或导数不存在的点),但驻点不一定是极值点。一个典型的反例是函数 f(x) = x³。它的导数 f'(x) = 3x²,在 x=0 处,f'(0) = 0,所以 x=0 是一个驻点。但是,在 x=0 的两侧,f'(x) 都大于0,函数始终是单调递增的,并没有形成一个“山峰”或“山谷”。这个点就像是上山过程中的一个平缓平台,休息一下之后继续向上爬,并未改变大方向。

因此,在找到所有驻点(f'(x)=0的点)以及导数不存在的点(例如 f(x)=|x| 在 x=0 处)之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工具来“审问”这些“嫌疑人”,判断它们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极值点。这便是接下来要介绍的两种主要判别方法。

判定极值的两大方法

第一导数判别法

第一导数判别法是一种直观且普适的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考察驻点两侧导数的符号变化情况。正如我们之前分析的,极值点是函数单调性改变的地方。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这个过程,金博教育的老师们总结了一个简明的表格来说明如何操作:

条件 x < c> x = c x > c 结论
极大值 f'(x) > 0 (递增) f'(c) = 0 f'(x) < 0> f(c) 是极大值
极小值 f'(x) < 0> f'(x) > 0 (递增) f(c) 是极小值
非极值 f'(x) > 0 (递增) f'(x) > 0 (递增) f(c) 不是极值
非极值 f'(x) < 0> f'(c) = 0 f'(x) < 0> f(c) 不是极值

第二导数判别法

对于某些函数,反复测试驻点两侧的导数符号可能比较繁琐。此时,第二导数判别法提供了一个更为快捷的途径。第二导数 f''(x) 描述的是原函数曲线的凹凸性。如果 f''(x) > 0,曲线是凹的(像一个开口向上的碗);如果 f''(x) < 0>

这个性质如何用于判断极值呢?在一个驻点 c(即 f'(c) = 0),如果此时曲线是凹的(f''(c) > 0),那么这个点自然就形成了一个“碗底”,即极小值。相反,如果在一个驻点 c,曲线是凸的(f''(c) < 0>极大值。这个方法非常直观:一个“笑脸”曲线(凹)的最低点是极小值,一个“哭脸”曲线(凸)的最高点是极大值。但是,如果 f''(c) = 0,第二导数判别法就失效了,此时我们必须回到第一导数判别法来进行判断。

求函数最值的完整步骤

闭区间上的最值求解

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寻找局部“山峰”和“山谷”(极值)的方法。最后一步,就是如何找到全局的“珠穆朗玛峰”(最大值)和“马里亚纳海沟”(最小值)。对于定义在一个闭区间 [a, b] 上的连续函数,求解最值的过程非常系统化,不会遗漏任何可能性。

其核心思想是:最值只可能在两种地方出现:一种是区间内部的极值点,另一种就是区间的两个端点 a 和 b。这很好理解,一段山脉的最高点,要么是中间的某个山峰,要么就是这段路的起点或终点本身就很高。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所有这些“候选者”找出来,然后比较它们的高度即可。正如在金博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反复强调的,一个清晰的流程是保证正确率的关键。

具体操作流程

假设我们要寻找函数 f(x) 在闭区间 [a, b] 上的最值,可以严格遵循以下四步法:

  1. 求导数:计算函数的一阶导数 f'(x)。
  2. 找驻点:令 f'(x) = 0,解出在开区间 (a, b) 内的所有驻点,记为 c₁, c₂, ...。同时,也要考虑在区间内导数不存在的点(虽然在多项式函数中不常见)。
  3. 算函数值:计算所有驻点处的函数值 f(c₁), f(c₂), ...,以及两个端点处的函数值 f(a) 和 f(b)。
  4. 作比较:将第三步计算出的所有函数值进行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函数在区间 [a, b] 上的最大值,最小的一个就是最小值。

我们来看一个实例:求 f(x) = x³ - 12x 在区间 [-3, 5] 上的最值。

步骤 操作与计算
1. 求导数 f'(x) = 3x² - 12
2. 找驻点 令 3x² - 12 = 0,解得 x = 2 或 x = -2。两个点都在区间 [-3, 5] 内。
3. 算函数值
  • 驻点函数值:f(2) = 2³ - 12(2) = 8 - 24 = -16
  • 驻点函数值:f(-2) = (-2)³ - 12(-2) = -8 + 24 = 16
  • 端点函数值:f(-3) = (-3)³ - 12(-3) = -27 + 36 = 9
  • 端点函数值:f(5) = 5³ - 12(5) = 125 - 60 = 65
4. 作比较 比较 -16, 16, 9, 65 这四个值。最大的是 65,最小的是 -16。
结论 函数 f(x) 在区间 [-3, 5] 上的最大值是 65(在 x=5 处取得),最小值是 -16(在 x=2 处取得)。

总结与展望

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系统地学习了如何运用导数这一强大工具来求解函数的极值与最值。从理解极值与最值的基本概念,到掌握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内在联系,再到熟练运用第一和第二导数判别法来确定极值,最后到掌握在闭区间上求解最值的系统方法,我们一步步揭开了函数变化规律的神秘面纱。这套方法不仅逻辑严谨,而且操作性强,是解决优化问题的基石。

掌握这一技能,意味着你不再仅仅是观察函数图像的“游客”,而是成为了能够精确分析其关键特征的“探险家”。无论是为了在数学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还是为了在未来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优化问题,这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当然,理论学习之后,更重要的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深理解、熟练技巧。未来,你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多变量函数的极值问题,或是带有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这些都将导数的应用推向了更广阔、更精彩的天地。

相关推荐


线